記者日前從廣西創新驅動發展新成就新舉措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過去的一年廣西聚焦關鍵領域,銳意改革,以科技創新培育發展新動能,釋放新需求和創造新供給,科技創新涌現新亮點,取得新突破,呈現新氣象,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
據介紹,“1+8”文件被評為2016年度自治區全面深化改革優秀改革方案第1名、2016年度廣西十大新聞第2名;自治區本級科技計劃項目改革走在全國前列,積極探索科研項目申報常態制和經費管理滾存使用的新模式;科技支撐產業換檔升級,成功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維石墨烯粉體材料制備技術、國內先進的基于云平臺的智能準工業級3D打印機等一批重大創新成果,“造紙與發酵典型廢水資源化和超低排放關鍵技術及應用”等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科技創新平臺載體進一步夯實,“省部共建藥用資源化學與藥物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獲批建設,入選國家創新人才計劃人數為歷年最高,國家級高新區首次進入全國前40強,帶動高新技術產業化指數連續兩年位居全國第9位、西部第3位;成為首批3個特色型知識產權強區建設試點之一,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增速居全國首位;“空店科技精準扶貧模式”率先走出一條深受貧困群眾歡迎和切實可行的特色精準扶貧之路,為全國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范例……這些成績重新定義和印證了廣西創新的高度、深度和廣度,譜寫了世界科技強國的廣西新樂章。
今年以來,廣西及時把工作重心從頂層設計轉移到全面落實上來。半年左右時間里,建立健全工作機制,不斷完善制度措施,廣泛征集凝練科研項目,加快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各領域貫徹落實。
合理區分科研經費類別。為切實用好科研經費,對科研項目經費進行了再次整合優化,堅持“科學統籌、分類定位、制度先行”三個原則,遵循“科技創新發展自身規律、服務廣西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充分調動廣大科研人員積極性”三個標準,將科研經費劃分為科技重大專項、重大科技創新基地建設、科技創新基地建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廣西聯合基金、廣西自然科學基金等6個專項,集中加大投入,產學研用聯合攻關,力爭在設定的時限內取得標志性成果。
不斷完善科研管理制度。針對6個專項自身的規律特點及不同科研項目目標、任務的差異,分類制定出相應的科研項目管理和經費使用管理辦法,目前已印發實施的有《廣西科技重大專項管理辦法》、《廣西重大科技創新基地建設管理辦法》及相應的經費管理辦法,《廣西重點研發計劃管理辦法》、《廣西自然科學基金管理》及相應的經費管理辦法即將印發實施。
啟動實施第一批重大項目。緊扣創新驅動發展專項資金定位,通過向全社會征集需求、舉辦系列產業創新座談會、實地調研考察、組織專家研討論證等方式征集和凝練重大項目需求,按照嚴格的遴選、凝練程序和標準,在多中選好、好中選優,遴選出了第一批23項重大項目需求。下一步,將按照《廣西科技重大專項管理辦法》等文件,啟動有關程序開展立項工作,按照成熟一項啟動一項的原則,抓緊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