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來,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推動下,呼和浩特市規上服務業開局良好,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
一、規模以上服務業運行基本情況
(一)總體發展態勢良好
2017年呼和浩特市納入聯網直報平臺的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共358家,其中有3家不計入匯總。一季度的全市355家規上服務業企業各項指標發展狀況穩定,隨著在庫企業數量的增加以及企業經營狀況的逐步改善與提高,規上服務業的發展穩中有進。
從統計指標情況來看,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16.1億元,同比增長12.2%,同2015年相比增速提高了7.3個百分點。在國家2016年5月全面實行“營改增”政策之后,本年一季度營業稅金及附加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了0.4億元;營業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雖實現減虧3.3億元,虧損程度有所緩解,但盈利狀況仍然不容樂觀;應付職工薪酬達36.3億元,同比增長了6.6%;從業人員平均人數為152500人,同比增長3.6%。
從行業發展角度來看,規上服務業10個門類中,有8個門類對規上服務業整體增速起到上拉作用,其中起主要拉動作用的是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上拉了11.4個百分點。由于2016年新開通了鐵路、公路、航空運輸線路,該行業中的鐵路運輸業、道路運輸業和航空運輸業的發展較為突出,對整體的貢獻率達93.5%。
(二)規模以上其它營利性服務業發展情況
2017年呼和浩特市納入聯網直報平臺的規上其他營利性服務業企業共107家,除一家行業變更企業(內蒙古益合勞務有限責任公司),共106家企業進行匯總,占規上服務業企業的29.7%,本年實現營業收入7.9億元,同比增長19.7%。
收入占比最大的三個行業是商務服務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以及新聞和出版業,本年新入庫的經營狀況較好的重點企業基本集中在這三個行業,營業收入占其他營利性行業整體的76.0%,分別為3.6億元、1.7億元和0.7億元,帶動作用較為明顯。此外,互聯網和相關服務、其他服務業、娛樂業等7個行業的企業數較少,尤其是娛樂業和體育兩個行業均只有1家企業,行業發展受個別企業的經營狀況影響很大,因此營業收入增速波動較明顯。
二、存在的問題
(一)服務業企業發展不均衡
從呼和浩特市規模以上服務業整體行業結構可以看出,涉及到的29個行業中,僅道路運輸業、商務服務業、物業管理業和專業技術服務業4個行業所屬企業達221家,占全市規上服務業企業總數的61.9%,而其他比如文化藝術業、體育和娛樂等15個行業在庫達規模企業數量不足5家。這種不均衡的行業發展結構,代表性不強,對規模以上服務業整體平穩、較快、并可持續發展必定產生不利影響。
(二)服務業企業盈利能力亟待提高
一季度呼和浩特市規模以上服務業358家企業,所屬10個行業門類中雖盈利能力有所提高但仍然較弱,營業利潤較上年同期下滑明顯的仍有6個行業門類,對全市營業利潤影響較大,例如信息傳輸、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業及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一季度同比分別增虧0.7億元和0.2億元。
(三)旗縣區之間發展差距較大
從單位分布來看,目前全市規上服務業企業主要集中在市四區,其法人單位數共占整體的81.7%,其中有63.4%的企業分布于新城區和賽罕區,是重點龍頭企業分布較多的兩個區,本年一季度營業收入共104.0億元,占全市規上服務業整體的89.6%。兩區營業收入增速分別為10.5%和21.0%。而其他旗縣區對全市規上服務業的作用較弱,除市四區之外的旗縣區的拉動作用幾乎為零。
三、今后發展建議
(一)以產業轉型升級為核心,加大研發投入,增強生產性服務業的技術、管理和商業模式創新能力。緊扣產業價值鏈的關鍵環節,整合優化資源,推動生產性服務業高端化發展,加快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并進一步打破行業壟斷,破除各類顯性隱性準入障礙,促進生產性服務業的創業和小微企業的快速成長。
(二)政府和相關部門建立健全協調機制,大力挖掘具有潛力的企業入庫,我市應建立名錄庫聯網信息資料交換平臺,與編辦、工商、國地稅等有關部門實現資料網絡共享,及時了解企業變化異常和發展方向,提升我市規上服務業企業名錄庫更新頻率和質量,同時應掌握行業主管部門對所屬行業中企業管理的基本情況,為更好地完成核查入庫工作,減輕一線統計人員核查工作負擔奠定有效基礎。
(三)提出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和組織實施適當的就業優先戰略,穩定吸納就業能力強的服務業行業就業規模,進一步發揮中小企業創業帶動就業的作用,加強對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的扶持,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提高城鄉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專業化、標準化水平,創新培訓內容和方式,增強勞動者就業創業及職業轉換能力。使呼和浩特市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在做大做強的同時,并能保持良性的持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