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的建設進程中,海外人才的輸入不失為一股重要的力量。隨著西安國際化程度的不斷提升和越來越多跨國企業的入駐,如何才能把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借助今年4月起“外國人來華工作管理服務系統”的投用,市外專局通過工作創新,貼心服務,讓更多外國人才得以“易”居長安。
吸引“外腦” 西安具有獨特優勢
“目前,我市持一年以上工作許可證的外國人約有2600人左右,而因跟進項目、解決課題等原因,短暫居留數月的外國專家人數更多一些,約有5000人,這也是一個動態變化的數字。”市外專局專家管理處負責人介紹說,“雖然我市的外國專家總數不比東部沿海城市,且多以外籍華人為主,但是西安具有高校眾多,科研院所集中的天然優勢,尤其在航空航天、新材料、裝備制造等領域,在吸引海外人才方面也有自己獨特的吸引力。”
記者從市外專局了解到,目前我市申請外國人工作許可證的外籍人士主要來自韓國、美國、歐洲、日本、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分布全市,主要集中在高新區。近年來,世界500強企業三星、強生的入駐,美光應用材料、西門子、施耐德、斯化貝謝、美國GE等高端產業大項目的紛紛進駐,彰顯出我市承接全球高端產業能力進一步提升,資源聚集效應更加突出,從而吸引著更多的國際高端產業和國際優秀人才。
兩證合一 服務更加高效
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制度是中國政府對外國人申請到中國工作實行統一準入標準和審批監管制度,是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積極實踐,是提高政府對來華工作外國人管理服務水平的具體體現,是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人才制度優勢的有力抓手。通過“兩證整合”,解決了多年困擾外國專家和外國人就業之間的模糊概念,通過可操作性強、明確具體的分類標準,整合利用有限的資源服務引進“高精尖缺”人才,有利于推動實施更積極、更開放、更有效的人才引進政策。
4月1日起,《外國人工作許可證》正式啟用,“外國人來華工作管理服務系統”也正式投入運行。據介紹,新系統啟用后,原來的兩證統一為《外國人工作許可證》,統一評價標準,實行分類管理,統一申請條件,規范精簡材料。外國人才聘用單位可通過該系統在線申報資料、在線查詢審核結果,實現“一窗”受理、“一網”辦理、“一號”管理、“一次”辦結。外專局審核資料齊備后,就可為用人單位發放《外國人工作許可通知》,《通知》采用電子化形式,用人單位和外國申請人均可在線打印,實現外國人入境前證件電子化,為外籍人士辦理來華工作簽證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記者看到,新的《外國人工作許可證》就如同身份證一樣,是一張芯片卡,信息全面。“許可證的號碼自動生成、 一人一號 ,并將逐步實現與外交、公安、海關、稅務、教育等部門的互通互認。”市外專局專家管理處負責人介紹,西安是繼深圳之后,全國第二個實行不再受理紙質材料的城市,全程實現網上申報、過程流痕,讓數據網上行,讓企業少跑路。“我們要盡快將好的平臺利用起來,為來西安創新創業的外國人才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務。”截至目前,市外專局專家管理處已經通過新系統為55名長期在我市工作的外國人辦理了工作許可證。
窗口前移 用人單位“最多跑一次”
為在英孚教育工作的外國老師申請工作簽證,是英孚教育集團簽證專員王聰的工作內容,新系統的啟用,為她的工作帶來了不少便利。“目前,我們在西安一共有兩個校區,10余名老師,都來自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王聰對記者說,此前《外國專家來華工作許可證》辦理的流程相對復雜,在網上提交資料后,還需要再提交一遍紙質的材料,所以每次西安校區有新的老師入職,在北京工作的她就要專程來一趟西安。“西安市外專局原本的辦事效率就很高,但是按照整個流程走下來至少也需要兩周的時間。而新系統啟用后,我們為一位新老師辦理工作許可證,資料提交后的第2天就審核通過了,非常高效。”
而為了讓用人單位辦事更加便利,市外專局還將窗口前移,在高新區、浐灞生態區、國際港務區及西咸新區都設立了辦事窗口,直接受理用人單位申請。三星數據系統西安有限公司位于高新區軟件園二期,公司高管多為韓國人士,其中軟件開發組部長申智媛日前也通過高新區外國專家局的服務,成功拿到了自己的《外國人工作許可證》。“2013年,我就作為公司選址的負責人之一來過西安,那時申請《外國人就業許可證》準備的材料和所用的時常都比較復雜。而這一次申請工作許可證的過程,在高新區專家局工作人員的主動服務下,非常順利便捷,能夠成為新政策的第一批受益者,我感到非常榮幸。”申智媛說。
“目前,我們還在繼續探索,在政策范圍內,最大限度為外國人才提供便利。”市外專局專家管理處負責人表示,他們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外國高端人才,建立了綠色通道,控制審核環節,壓縮審批時限,實行“一對一”高效辦理來華工作許可。此外,還實行了高端人才無犯罪記錄證明承諾制,允許已持其他簽證或有效居留證件入境的外國高端人才,直接在境內申請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無需再出境辦理工作簽證。“希望通過我們的服務,為海外人才搭建更開放、更務實、更高效的政策、創新平臺,讓他們感受到西安這座城市的熱忱、包容與革新,讓更多外國優秀人才愛上西安,留在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