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廣州市全面實施“制造強市”戰略、建設“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的開局之年。成功創建“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廣州憑的是什么?未來,“廣州制造”又將如何實現向“廣州智造”“廣州創造”轉型?6日,“粵造粵強——廣東創新驅動、智能制造”主題網絡采訪團直接對話廣州市政府相關負責人,就這些問題進行了交流。
6日,廣州市政府副秘書長刁愛林介紹廣州市在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動智能制造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及特色、亮點。
“‘十二五’以來,廣州市先進制造業對工業經濟的支撐及帶動作用明顯增強。”廣州市政府副秘書長刁愛林介紹說,2016年以來,廣州市加強規劃政策引領,引導產業合理布局,同時統籌財政資金支持工業和信息化企業、項目發展。截止到2016年,全市制造業已涵蓋國家所有30大類產業,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制造業體系,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9556億元、工業增加值4878億元,其中先進制造業增加值2663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54.6%。以先進制造業為主導、現代服務業為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的產業發展新格局,已成為廣州市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制造業轉型升級,關鍵是走創新驅動發展之路。2016年,廣州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高新技術產品產值8996億元;65%以上大中型企業建有技術研發機構,共有企業技術中心495家;技術改造投資增速連續3年保持在20%以上。
作為我國智能制造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廣州自主創新之路,結出累累碩果:廣汽傳祺連續4年被第三方調研機構評為中國汽車品牌第一,廣州億航自主研制出全球第一款可載客的無人駕駛飛機,廣電運通研制出全球首臺集人臉、指靜脈、虹膜三種生物特征身份認證技術于一體的ATM機,廣州數控、啟帆2家工業機器人制造企業入選“中國機器人TOP10”……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近年來,廣州市瞄準全球創新型項目和優質企業,加大“招大引強”力度,成功引進富士康、思科、亞信數據等一批龍頭項目。特別是今年3月正式動工建設的富士康項目,投資額達610億元,是廣州有史以來投資額最大的單一制造業項目。
據了解,未來,廣州市將通過互聯網產業“一核五基十鎮”、新型智慧城市等規劃布局,努力使廣州成為創新要素集聚區、創新人才匯聚地、創新發展示范點,推動先進制造業向集群、集聚、集約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