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位于銀川市iBi育成中心的寧夏智慧宮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濃郁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書架上一排排阿文書籍整齊排列,有介紹中國文化的、中國經濟的、中國地理的,種類繁多。智慧宮公司總經理張時榮告訴記者:“在阿拉伯國家,每10本中國圖書中就有9本來自智慧宮。”作為一家知識密集型企業,知識型人才是企業的支柱。在銀川人才工作服務局的幫助下,2016年該公司中阿人才引育及創新團隊建設項目獲得了自治區40萬元資金支持。
銀川人才工作服務局局長楊銀山告訴記者,近年來,銀川深入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人才強區”戰略部署,把引進和培育“高精尖缺”人才作為激活經濟發展新動能的重要引擎。截至目前,銀川擁有國際化人才約3000人,外國專家300余人;
先后實施引進境外技術、管理人才項目85個,引進國外技術創新團隊20余個。
人才智庫建設加快文化走出去
打開智慧宮翻譯平臺,輸入“一帶一路”“入鄉隨俗”這些頗具中國特色的詞匯,很快就能被準確地翻譯成阿文。“和google等翻譯工具相比,我們最大的優勢是中阿文直譯,而不是中文先翻譯成英文,然后再翻譯成阿文,在詞語翻譯的時效性、準確性上具有一定優勢。”張時榮自信地向記者介紹。
張時榮的自信來源于這樣一組數字,截至目前,智慧宮已翻譯出版、版權輸出中阿圖書640余冊,翻譯字數達到近4億,數據語料近4000萬條。圖書翻譯僅僅是智慧宮事業發展的開端,未來智慧宮將以中阿智能互譯平臺為基礎,延伸至中阿智能應用,開發人機對話、機機對話等智能衍生品。這些目標的實現離不開人才隊伍的支撐。2016年,該公司啟動了中阿人才引育及創新團隊建設項目,致力于重點培養既懂阿拉伯語又掌握國際貿易、企業管理等專業技能的實用性人才,與合作院校開展實習實訓,探索建立中阿大學生雙創(創業、創新)孵化園。
楊倩倩就是該項目的受益人之一,她在寧夏大學阿拉伯語學院就讀并作為交換生到埃及留學。“通過學習,我對阿拉伯國家的文化和風土人情有了深層次的了解,對我今后的工作也更有幫助。”她告訴記者。
引進高精尖人才惠及更多群眾
如果說智慧宮的人才隊伍讓寧夏文化、中國文化走得更遠,那么卡瓦心臟中心的人才隊伍建設,則讓先進的醫療技術來到了寧夏,惠及更多群眾。今年12歲的荷荷(化名)很小的時候就被遺棄,送到寧夏兒童福利院后經檢查發現患有復雜的先天性心臟病,福利院送她到國內多所大醫院進行檢查診療,但因手術難度大、風險高,一直無法進行手術。
去年底今年初,卡瓦心臟中心的外籍專家在給荷荷做檢查時,發現她還有一條隱匿的血管存在,有挽救生命的可能。正常的人體心臟都有兩條大的血管,而在以前的檢查中,荷荷只有一條血管。在卡瓦心臟中心的精心準備下,荷荷成功進行了手術。術后她曾經冰冷的手腳立刻有了溫度,臉色也變得紅潤白皙。通過對荷荷的成功救治,銀川卡瓦心臟中心也成為民政部“明天計劃”手術項目的定點醫院。
如今,卡瓦心臟中心的51名醫護人員中有來自瑞士、韓國、塞爾維亞等外籍專家11人,中方團隊有醫生6名,護士34人,能夠完成包括瓣膜成形、大血管疾病、冠狀動脈搭橋及先天性心臟病在內的各類心臟大血管外科手術。2017年卡瓦心臟中心又引進了成人心內科、兒童心內科領域的3位塞爾維亞專家,可對患者進行病情確診,預判手術指征,評估手術效果。
搭建云平臺讓人才有的放矢
“我們現在不僅有醫學專家,還引進了紡織專家史家強、教育專家陳玉琨、葡萄酒行業專家李德美等大批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銀川人才工作服務局局長楊銀山告訴記者,2015年以來,全市引進高層次及急需緊缺人才1600余名、創新團隊68個,專利申請量占全區的75%。組建和引進銀川國際人才交流促進會、上海人才金港等8個人才服務平臺,推動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的交流引進。
銀川國際人才交流促進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組織致力于凝聚在銀川的外國友人、華僑、海外留學歸國人才及從事國際交流合作貿易往來方面的國際人才,促進地方與國際人才之間的交流合作。截至目前,該組織共有人員99人,其中包含27名歸國人員,其中包含博士2人,碩士21人。
“下一步,我們將結合智慧銀川建設,加快開展‘銀川人才云’平臺建設,用分析產業發展急需緊缺人才,構建開放的‘互聯網+人才’,讓用人單位與人才無縫對接,推動銀川人才管理、人才服務工作智能化、便捷化、規范化。”楊銀山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