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云貴川”到“京津冀+云貴川”,中國保信集團借勢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向曹妃甸走來
早在2012年,姚義純就曾到曹妃甸考察。
當時,曹妃甸正處于一個熱火朝天的年代,但同時又帶著“肯定”與“否定”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姚義純在這塊土地上行走,用獨特的視角審視著曹妃甸:港口、碼頭、交通、陸域、產業……一切的一切,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帶著內心的籌劃與考量,姚義純辭別曹妃甸,回到了清鎮。
貴州清鎮職教城建設正酣。
清鎮職教城,是保信集團精心打造的“生態園地、科創基地、人才高地”,它為貴州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也成為中國保信集團“云貴川”戰略的得意之筆。但是,保信集團的“下一步”該怎樣走?
一個歷史性的機遇破空而來。
2014年2月26日,在北京舉行的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座談會上, “京津冀協同發展”首次正式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國家領導人明確提出 “要加快走出一條科學、持續的協同發展路子來”。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通過了《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與此同時,國家出臺政策,積極推進環渤海經濟圈合作提檔升級。
京津冀協同發展,有如春潮拍岸。一時間,承接非首都功能項目、優化發展環境,實現經濟、文化、教育、衛生協同發展的浪潮,在冀東大地此起彼伏。
唐山捷足先登。
2015年10月19日,時任唐山市委副書記、曹妃甸區委書記王立彤,時任唐山市委常委、副市長稅勇率唐山(曹妃甸)黨政考察團來到貴州,參觀考察清鎮職教城的規劃建設,并希望中國保信集團攜清鎮職教城的威勢,到唐山共同打造曹妃甸“世界新港、協同新區、渤海新城”。
姚義純慨然回應:“清鎮職教城建設已近尾聲,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潮中,中國保信集團未來的發展方略一定作出調整,這個調整,就是要走出 云貴川 ,走向 京津冀+云貴川 ,這與曹妃甸的建設 世界新港、協同新區、渤海新城 戰略有著高度的契合——曹妃甸,將是我們未來重要的選擇之一。”
因此,中國保信集團公司謀勢而動。
一個月后,國家工信部和京津冀三省市共同舉辦“京津冀產業轉移對接活動”。活動中,曹妃甸區人民政府和中國保信集團有限公司正式簽署《曹妃甸職教城投資合作協議》,確定曹妃甸職教城由曹妃甸區人民政府和中國保信集團有限公司合作建設。不久,北京曹妃甸職教城投資有限公司宣告成立。
謀勢者達天下。
路 徑
中國保信集團選擇曹妃甸,有著資源、區位、產業的諸多考量,但最根本的是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為職業教育提供了一條科學的路徑
歷史的進程,有著其自身的發展趨勢。
2013年9月和10月,國家領導人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在相關各國要打造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和共同發展繁榮的“命運共同體”。
融通古今、連接中外,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一個跨越時空的宏偉構想從歷史深處走來,它承載著絲綢之路沿途各國發展繁榮的夢想,賦予古老絲綢之路以嶄新的時代內涵。因此,“一帶一路”的倡議,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和響應。
按照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絲綢之路經濟帶”發揮新疆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向西開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與中亞、南亞、西亞等國家交流合作,形成絲綢之路經濟帶上重要的交通樞紐、商貿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則通過海上自貿區建設,聯通歐、亞、非三個大陸,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在戰略上形成一個海上、陸地的閉環。
在這個閉環中,曹妃甸成為重要的一個點——它通過蒙冀鐵路,實現了海上與陸地的聯通。
蒙冀鐵路又稱“張唐鐵路(張家口—唐山)”、“張曹鐵路(張家口—曹妃甸)”。2015年12月,蒙冀鐵路全線通車,西北通過張集鐵路(張家口—內蒙古集寧)與臨哈鐵路(內蒙古臨河—新疆哈密)、蘭新鐵路接軌,有效地與內蒙古的“六干七支”和新疆“四干四支”鐵路網絡相連;東南與張唐(曹)鐵路相接直達唐山曹妃甸,這樣,內蒙古、新疆乃至中亞和蒙古國等地區,正是通過曹妃甸找到了新的出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