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成職工是技能人才,新型學徒制幫助青年提升職業競爭力,一線職工當上世界級大賽申辦代言人。在上海,人才的定義已不再局限于學歷的“框框”,技能一樣被視為人才的核心競爭力,“技能就是生產力”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
高技能人才版圖擴張:四成職工是技能人才
四成職工是技能人才,一成職工是高技能人才,上海正在走上技能人才培養的“快車道”。
在靜安區,一些企業推出了“半工半讀”等特色項目,參與者不僅可以能上靜安區業余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開設的大專、本科學歷班,參加政府補貼的職業技能等級培訓,還能在取得執業等級證書后進入企業進行對口的實訓。
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趙祝平介紹,截至2016年底,上海已擁有技能勞動者388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過100萬人。2016年對上海企事業單位進行的一項抽樣調查顯示,上海從業人員中技能勞動者占比為41.98%,技能勞動者低、中、高的比例也從2002年時的“金字塔形”變成現在的“柱形”,各個等級的技能人才分布趨向合理。
擁抱“新新人類”:學徒制提升職業競爭力
師傅傳、幫、帶,這曾經是中國技工領域傳統學徒制的一大特色。現在,在上海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新型學徒制正在提升著青年就業的競爭力。
上海市首批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單位強生出租車公司的人力資源經理戴明晨介紹,試點以來,公司新錄用的首次加入出租汽車行業的駕駛員,以理論授課和實際操作相結合的培養模式,通過師徒帶教,讓新員工能快速適應工作環境,掌握工作技能。完成全部課程和帶教后還將參加專項職業能力技能鑒定,考試合格頒發證書。
“85后”青年于巧立剛入職時,對道路的熟悉度不足,開車往往只能跟著導航走,有時候導航出錯繞路還會被投訴,每個月“吃”的違章罰單也不少。“加入學徒制后,上課時師傅會開車幫我熟悉道路,手把手教導車上設備的使用方式、出車前的檢查保養程序等,就連如何服務外國人和特殊乘客等注意事項也一一教授,現在我不僅違章少、開車順暢,與乘客的關系也更加和諧。”
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張嵐介紹,2016年5月起,上海先后推出兩批學徒制的試點單位,29家單位推出53個試點項目,這些項目涵蓋了先進制造、運輸物流、公共安全運行、信息技術等多個領域的職業工種,計劃培養4500名左右的學徒。截至目前,第一批試點單位已經培養學員1583人。
尊重技能:一線職工當上世界級大賽申辦代言人
尊重技能,愛護人才。上海正在申辦的2021年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5名代言人中有3名是一線職工。
世界技能大賽每兩年舉辦一次,是最高層級的世界性職業技能賽事,被譽為“世界技能奧林匹克”。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印刷媒體技術項目銀獎獲得者張淑萍是上海申辦賽事的形象代言人之一。憑借好成績,這位“90后”姑娘實現了普通專科學生到上海市高技能人才的跳躍,在母校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留校當上了教師,成為印刷項目國家集訓基地的教練,還成功在上海落戶。今年10月,在阿布扎比舉行的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上,她“傾囊相授”的“小徒弟”將作為中國在這一項目上的唯一參賽選手前往“競技”,完成張淑萍的“金牌夢想”。
隨著“工匠精神”逐漸深入人心,張淑萍感覺到愿意讓自己的孩子去讀技工院校的家長逐漸多起來了。“大環境逐漸在變化,優秀的技能人才一樣可以走上成材的道路,在落戶、薪資水平等方面有了越來越多的優勢。”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