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在歷史的長河里川流不息,永不停歇,但是,國人常以逢十逢五為重要節點,回眸過去,展望未來,并寄予美好的期許。
到今年6月,我市全面實施“跨島發展”戰略已整整15年。在喜迎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之際,本報特別策劃一組影像紀實報道,反映“跨島發展”戰略帶來的滄桑巨變,回眸不平凡的歷程,展望更加美好的愿景。
回望歷史,我們感恩感懷。2002年6月14日,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省長的習近平同志深入廈門調研,提出了“跨島發展”的重大戰略,明確了提升本島與拓展海灣、城市轉型與經濟轉型、農村工業化與城市化、突顯城市特色與保護海灣生態“四個結合”的指導原則和重大舉措,這與習近平同志1985至1988年在廈工作期間主持編制的《1985-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一脈相承,為廈門經濟特區在新的歷史階段建設發展指明了方向。15年來,廈門歷屆市委、市政府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落實這一戰略,一任接著一任干,始終堅持科學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統籌島內外一體化、差異化發展,增強城市生長性、宜居度,促進布局優化、功能提升,有力推動了廈門城市化進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效,為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在我市舉辦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5年的生動實踐,有力證明了,“跨島發展”戰略高屋建瓴、深謀遠慮、理念前瞻,思路超前,符合現代城市發展規律,切合廈門實際,是開創廈門發展新格局的必由之路;是履行特區使命、發揮龍頭帶動作用的迫切需要;是順應人民期待、率先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歸根結底一句話,實施“跨島發展”戰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廈門的成功實踐。
回眸走過的足跡,我們深切感受到:廈門在新的歷史階段的大發展,因為有了這個高屋建瓴的戰略而綱舉目張;廈門的歷史,因為有了這段精彩的篇章而更加絢麗奪目。此時此際,我們感念感恩習近平總書記對廈門的正確指導和悉心關懷。
15年是一個歷史單元,也是一個歷史起點。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充分認識到,深入實施“跨島發展”戰略,是建設“五大發展”示范市的“金鑰匙”和重要抓手。經濟新常態下,五大發展理念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遵循。去年召開的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明確了一個戰略核心——建設“五大發展”示范市。建設“五大發展”示范市,必須進一步破解廈門發展的瓶頸與難題。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以廈門島為中心的格局尚未得到根本改變,島外工業總體不強、服務業不夠發達,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總量不足、結構失衡仍然存在等問題。“跨島發展”戰略,既是認識論,也是方法論;既是“金鑰匙”,又是“總抓手”。深入實施“跨島發展”戰略,就是抓住了建設“五大發展”示范市的“牛鼻子”。
激情在燃燒,信心在升騰,動力在聚合,干勁在奔涌。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對福建、廈門工作重要指示,牢記囑托,不辱使命,以科學規劃為引領,以統籌兼顧為方法,以保障民生為根本,以美好環境為載體,營造優勢促進差異發展,整合資源促進統籌發展,保護生態促進持續發展,以人為本促進共同發展,進一步推動城市格局跨島拓展、產業結構跨島優化、公共服務跨島覆蓋、人文內涵跨島提升、生態文明跨島建設,努力譜寫廈門經濟特區更加璀璨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