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隨著先進裝備制造業的布局和發展,珠海已然成為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上的一顆明珠。如今的珠海,不僅承載著讓先進制造業“走出去”的重任,還通過積極探索創業創新之路,成為粵澳共同孕育創新的搖籃。
南方日報記者走訪發現,包括銀行、證券、保險、公募基金、私募投資基金、融資租賃、保理等的20種細分金融類企業,正在珠海橫琴成長壯大。傳統金融機構和新興金融業態共同發展,多層次的金融服務組織體系和自貿區金融線條清晰,為實體經濟的創新和“走出去”打下基礎。
金融活水??支持先進制造“走出去”
過去人們談及珠海,眼前浮現出的是碧海藍天、漁女風光。如今,橫琴自貿片區、先進制造業已成為珠海的新名片,向世人展示這片土地在新時代發展的充沛動能和恢弘愿景。
隨著珠海本土品牌的發展壯大,向海外市場拓展的愿望更加強烈,金融服務于制造業“走出去”的需求也日趨旺盛。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作為空調產能全球第一的家電企業,近年來遠銷160多個國家和地區。數據顯示,2017年第一季度,格力海外銷售量提升近30%,其中不少來源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企業走向世界的背后少不了金融活水的支持。
“對于企業來說,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是一項實惠好用的產品。通過該產品,跨國企業集團可及時地滿足境內外成員企業的資金需求,幫助企業迅速開展投資、并購、采購等業務。”中國農業銀行珠海分行行長羅濤告訴南方日報記者。
2016年4月,人民銀行將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政策推廣至全國范圍。羅濤表示,通過跨境資金池為企業在境外融資,成本比境內可以降低三成。具體來說,當時境外人民幣平均融資利率為3%,較境內低1%,有效降低了經營周轉的財務成本。同時,通過人民幣資金池業務,格力電器內外部資金歸集更加集中,整體資金和財務資源的運營效率更高,各子公司的資金成本進一步降低。
記者從橫琴自貿片區管委會了解到,自2010年試點以來,橫琴累計辦理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超2200億元,其中2016年辦理跨境人民幣結算超1100億元。區內備案跨境人民幣資金池個數達8個,資金池備案金額超500億元。
得益于跨境人民幣業務,2016年全國最大的跨境企業并購案例發生在珠海,中信銀行促成珠海艾派克科技公司并購美國打印機巨頭利盟國際,涉及交易額達39億美元。
“產業鏈條走到哪里,金融力量就要賦予堅實的后盾。”廣東省社會科學院財政金融研究所所長任志宏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說,他所言的“金融后盾”既包括了傳統的貸款、保理業務等,也涵蓋融資租賃和跨境投融資等金融創新產品。
2009年,橫琴新區成立,彼時的橫琴沒有相對獨立的金融業服務職能機構,僅有一家農村信用社為島上居民提供基礎服務。7年間,橫琴實現了金融從無到有、輻射全國的嬗變。
至2016年,橫琴全區金融業增加值已達14.02億元,年均增長73.18%;金融類機構從1家增加到3716家,年均增長223.60%。截至2017年5月底,橫琴新區各類金融企業近4900家,比年初增加1200余家;注冊資本近6300億元,比年初增加860億元。
經過7年的努力,如今橫琴已經擁有銀行、證券、保險、公募基金、私募投資基金、融資租賃、保理、小額貸款等20種細分金融類企業,構建起傳統金融機構和新興金融業態共同發展的多層次金融服務組織體系,區內財富管理機構資產管理規模超2.4萬億元人民幣。
其中,融資租賃在推動珠海實體經濟的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橫琴金投國際融資租賃公司創新業務模式,累計投放金額約50億元,其中2016年投放金額超35億元。在支持高端制造業、智慧城市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等產業發展方面,華通金融租賃公司2016年投放的金額超40億元。
在任志宏看來,目前橫琴自貿區的發展線條已經十分清晰,在產業資金方面,可以利用兩種資金資源,幫助實體經濟的觸角延伸至世界范圍。一方面,珠海的先進制造業對資金需求量很大,投貸聯動對珠海實體經濟的推動力非常可觀;另一方面,如能將融資租賃模式與跨境資本結合,對于珠海產業發展而言是很好的機遇。尤其是船舶制造等體量巨大行業,可以通過融資租賃解決發展中的資金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