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河南省社會科學院主辦的《河南工業發展報告藍皮書(2017)》出版暨“建設先進制造業強省”理論研討會在鄭州舉行。工業藍皮書透露,預計2017年,河南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長7.5%左右。“河南區域工業競爭力評價報告”同時公布,鄭州、洛陽、許昌的工業綜合競爭力在全省排前三位。
預測
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可能增長7.5%左右
工業藍皮書指出,2016年以來,河南抓住國家戰略疊加機遇,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動力轉換。努力的結果是,2016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16830.74億元,同比增長8.0%,較2015年同比回落了0.6個百分點,但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0個百分點。
從全國來看,2016年河南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居全國第7位、中部地區第3位。從全國五個工業大省(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比較看,2016年河南工業累計增速仍居第1位,與2015年相比,除浙江(浙江大幅回升2個百分點)外均呈現回落態勢。
“展望2017年,伴隨著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持續深入,河南工業將繼續保持平穩增長,預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長7.5%左右,產業產品結構持續優化。”省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張富祿在作主題演講時稱。
建議
提升區域工業競爭力
各省轄市著力點應有所不同
各省轄市如何提升區域工業競爭力?
“可以突出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積極承接大產業大項目。”省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博士王中亞稱,《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中明確表示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突出國際中心城市,積極對接國家重大產業項目布局和知名企業戰略布局,承接產業鏈長、關聯性強、帶動性大的龍頭型項目,提高鄭州工業在全國的地位。王中亞還建議,應培育具有競爭力的優勢產業集群,提升鄭州首位度。
省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林鳳霞則建議,洛陽、許昌、新鄉等工業基礎較好、規模相對較大,提升這些區域的工業競爭力,可通過延伸產業鏈、發展高加工度產品、提升產品質量、智能化綠色化技術改造等轉型升級形成新的增長點。
像河南傳統農區,如周口、商丘、駐馬店、南陽、開封等,農業生產基礎較好,可利用軟環境、人力資源、農業稟賦等優勢,通過產業集群承接上演“工業蝶變”,如周口各產業集聚區圍繞主導產業有針對性地開展集群式招商,食品、紡織服裝、醫藥等支柱產業在規模增長的同時,產業鏈不斷向高、精端延伸;駐馬店注重打造全產業鏈,食品、紡織服裝、電動車等產業發展勢頭強勁,產品附加值大幅提高;信陽積極優化政府服務,建立服務直通車,實現服務“零阻礙”,電子裝備、電子信息等產業得到較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