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遼寧有國家級高新區8個,省級高新區7個。
遼寧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遼寧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規劃(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遼寧的省級以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數量將達到25家(其中國家級10家)以上。
目前,全省有沈陽、大連、鞍山、本溪、錦州、營口、阜新、遼陽8個國家級高新區和撫順、丹東、鐵嶺、朝陽、盤錦、葫蘆島、綏中7個省級高新區,國家級高新區數量居于全國前列。高新區有省級以上工程中心和重點實驗室等研發機構272家、產業專業技術創新平臺36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29個、科技企業孵化器31個、眾創空間52家;擁有博士以上學位和納入省級以上各人才培養計劃的高端人才4961人;新授權專利和發明專利分別占全省的15.1%、20.5%;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占全省近30%。目前,高新區上市企業數為36家,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達74家,擁有各類風險投資、科技擔保、小額貸款機構184家。
《規劃》提出,力爭到2020年,省級以上高新區數量達到25家(其中國家級10家)以上。
在人才政策方面,《規劃》作出了大篇幅的規定,明確提出遼寧將完善創新創業人才的政策。
實行“檔案封存、全員聘用”的用人機制,建立按勞分配和按績分配的薪酬機制,重點向高端人才、有突出貢獻人員和關鍵崗位人員傾斜,要推行年薪制、協議工資和項目工資等多種收入分配方式。
《規劃》明確完善人才激勵與評價機制,鼓勵各類企事業單位開展股權、期權、分紅等激勵,構建符合科技成果轉化需求的國有股轉持豁免制度,探索制定海外引進人才和非公有制經濟社會組織人才高級職稱評審辦法。
拓展人才雙向流動機制,允許科技創新人才在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企業間雙向兼職,鼓勵科技人才利用科技成果創辦科技型企業,完善科研人員在事業單位與企業之間流動社保關系轉移接續政策。
另外,提出建設沈大“人才特區”,支持沈陽高新區建設沈陽院士專家創新創業基地等。
在高新區的考評方面,《規劃》提出,對全省高新區實行動態考評,實行末位淘汰制,并將考評結果通報當地市政府。對考核優秀的高新區予以重點支持,對當年考核不合格的予以通報批評并“亮黃牌”警告,要求限期整改;對連續兩年考核不合格的按有關程序摘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