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國家中心城市產業發展大會”隆重舉行,會議提出了“創新人力資源要素供給,深入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大力實施‘蓉漂’計劃”的新思路。這昭示著,“人才”已然占據成都的城市動力結構重要一環。
“創新創業”催化劑,激發生產積極性。如今是一個每個夢想都能開花的時代。自國家推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經濟振興戰略計劃后,“雙創”已成為炙手可熱的詞匯,代表著一種經濟現象、一種思想解放和一次價值取向的改變,我國也慢慢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道路上邁進、從世界的“制造工廠”向“人才新陣營”的性質上轉變。5月舉行的“2017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外籍人才招聘區域里,聚集了近300名來自美國、英國等國家應聘人才,吸引了近600名外籍人才注冊。作為西部樞紐地區,成都要做好簡政放權、進行產權的體制機制改革,同時要利用自身區域資源和西部人才匯聚優勢,推動“雙創”趨勢更快、形勢更好、聲勢更大,招攬住西部人才、吸引住他方人才,積極主動打造出人力資源吸納地、經濟發展新動力。
“管吃管住”定心丸,營造生活好環境。“管吃”即高薪資待遇和發展平臺。從一方面來看,俗話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高薪資待遇無疑是吸引人才的關鍵手段。在成都畢業季人才交易會的高層次人才交易區、優勢新興產業人才招聘區里,參展企業已經開始上演高薪“搶人”的戲碼,最高月薪開到4萬元。另一方面,吸引人才并不是要“圈禁人才”,相反,城市發展應該更加注重人才交流培養和未來發展。通過積極設立專門的培訓部門、支持高級人才考取學位和出國深造、校企聯合辦學培養人才等路子,滿足個人豐富知識、提高技能、增強個人素質、適應知識更新的要求,從而在吸引人才的同時,創造良好學習發展環境。
“管住”即針對人才落戶和生活的優惠政策。從前些年的“北漂”到現在的“蓉漂”,這充分說明了成都的吸引力。今年開始,成都市正式發布了“成都人才36條”,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將增加至20億元,增幅近1/3,其中市級層面增加為2億元,區(市)縣設立總額不少于18億元。而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也提出“堅持把人才資源作為第一資源”,要求樹立“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新人才觀。這些信息傳達出人才政策頂層設計上的一系列體制、機制的改革,實現了人才政策的連續性和突破性。可以欣慰的說,成都市人才政策一直在做“加法和乘法”。
21世紀最強的競爭力就是人才資源,成都正值大力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發展自貿試驗區的機遇時期,必須堅持把人力資源作為城市發展的第一資源,破除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制約成都人才發展體制機制障礙和經濟社會因素,構筑成都人才高地,為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提供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