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倍增計劃”的加速推進,科技、金融、產業成為社會生產力中最為活躍的因素。在世界工廠的東莞,近30只產業基金或股權投資基金在半年時間內紛紛設立,通過引導并撬動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投資,快速對接產業和金融要素,激發轉型升級新活力。
東莞市委書記呂業升表示,目前東莞已形成良好發展勢頭,要充分認識到壯大新興金融業態的重要意義,加快補齊金融發展短板,提升金融供給水平。
A 創新驅動下資本涌動
涌動的資本背后,東莞的制造業轉型升級也在提速。短短半年時間里,約30只產業基金在東莞成立,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發力。
今年3月,在東莞市重大項目建設推進會暨集中簽約動工儀式上,一個重磅消息掀起了資本市場浪潮,讓東莞的企業家非常興奮:東莞將成立14個產業基金,意向規模近150億元,投向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裝備、電子信息產業等相關領域。值得一提的是,與“倍增計劃”試點企業相關的有13個,總投資額145億元。
在莞城可園南路1號金源中心的辦公大樓里,張勁春正忙著籌備“倍增”基金成立的相關事宜。雖然忙碌,但張勁春的心情還是挺美的。他說,針對“倍增”基金,東證錦信近期主導了兩場路演,投資人現場表現非常踴躍,如今意向金額遠超1億元,因此最終規模很可能會超過1億元。“首期基金本月即可成立,快的話本月就可以對外投資了。”
張勁春說,首只“倍增”基金主要投向“倍增”試點企業,由東證錦信、東莞信托、東莞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東莞市松山湖控股有限公司、深圳前海莞信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五家國企和金融機構出資。其中,深圳前海莞信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出資100萬元,其他四家公司各出資1200萬元,五家企業合計出資4900萬元。
談到“倍增”基金的設立,在張勁春看來是充滿了機緣和巧合的。去年,張勁春跟隨相關金融部門走訪調研后,發現東莞的“倍增”企業非常優秀。于是張勁春與幾個合作伙伴商量,希望通過成立基金推動“倍增”企業發展,一方面推動企業實現快速提質增效,另一方面可促進東莞產業轉型升級。
面對東莞制造業新生態,設立基金也成為了風潮。早在今年2月,東莞農商銀行與厚街鎮政府、廣東現代會展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共同發起設立厚街會展產業引導基金,總規模為2億元。其投向承辦展覽企業舉辦展覽、展館建設、展覽相關上下游企業投融資等項目,以吸引更多優質展覽在厚街舉辦,直接或間接有利于東莞會展業的經濟效益。
在今年4月啟動的松山湖基金小鎮,已經引進20只規模達200億元的基金,計劃在3年之后,打造成一個規模達千億元的基金產業集群。
東莞松山湖基金小鎮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敬智表示,松山湖周邊擁有眾多優質投資標的,小鎮所擁有的超百億元母基金,將能夠給子基金在小鎮的發展提供重要支持,“我們估算過,按照母基金投子基金最高占股比例20%計算,這115億元的母基金最高可以拉動1150億元的投資,最高可撬動東莞上萬億元的產能”。
此外,8億元的東莞紅土二期基金、3億元的東莞市南城天安股權投資基金……在今年上半年紛紛成立。經過記者梳理統計,今年年初至今短短6個月,東莞成立了約30只基金。
涌動的資本背后,東莞的制造業轉型升級也在提速。東莞市經信局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12.48億元,同比增長10%,增速快于去年同期的3.6%,增速在珠三角九市排第二位。其中,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比重分別達到53.1%和40.7%,比重分別高于去年同期3.2個和1.7個百分點。
B 整合上下游產業鏈
東莞的企業以前偏向傳統產業,若按照“老路子”轉型困難。在這樣的背景下,不少莞企成立產業基金,以加快整合產業的上下游鏈條。
最近一段時間,上市企業嶺南園林收購北京市新港永豪水務工程有限公司的消息備受關注。嶺南園林通過并購的方式快速實現技術、資源的整合,延長產業鏈,這種并購的方式成為越來越多莞企的選擇和關注。在這樣的背景下,不少莞企通過成立產業基金,以加快產業上下游鏈條的整合。
正業科技正是通過產業并購從一家小作坊成長為如今市值76億元的上市企業。企業董事長徐地華說,通過收購、產業基金等模式,正業科技不僅可以快速切入自動化焊接領域、整體解決方案商、新材料等領域,降低經營風險,還可以通過業務整合提升業務規模。如今產業并購,已經成為正業科技從企業向集團企業快速邁進的重要手段,是實現企業轉型升級的有效方式,也是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途徑。
上市公司易事特也加入到產業基金設立的陣營當中。易事特與東莞農村商業銀行聯手成立易事特清潔節能能源并購基金,基金資產主要用于支持易事特收購系列清潔、節能項目或相關產業項目并購及開拓光伏電站運營,規模達10億元。
易事特董事長何思模在近期農商行舉行的金融論壇活動上說:“成立產業基金這些金融創新舉措,猶如 催化劑 ,將快速推動包括易事特在內的東莞實體經濟的創新發展。”
與易事特發展路徑異曲同工的還有嶺南園林。事實上,嶺南園林早在2015年就聯手PE設立產業并購基金——清科嶺南園林產業并購基金,通過該基金對旅游行業、文化娛樂行業、大健康行業及產業鏈相關行業企業,進行直接或間接的股權投資。在今年3月,嶺南園林再度“揚帆起航”,與東莞農商行聯手成立產業并購基金,用于支持嶺南園林分布于全國各地的PPP項目建設。
位于東莞東城的匯嶸股份計劃下一步也打算成立一只10億元“節能產業重組并購基金”,通過基金加產業的形式,對節能環保上下游企業進行兼并重組,以實現外延式發展。
劉清華是匯嶸股份副總經理,匯嶸股份是一家以節能環保產業為主,從事綠色工廠、綠色園區清潔能源綜合服務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劉清華說:“公司希望能獲得政府的支持,發起設立節能產業重組并購基金,整合上下游產業鏈,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在東證錦信項目經理陳卉看來,東莞的企業以前主業還是偏向傳統產業,如若往其他產業延伸、轉型,產業并購基金就非常普遍。借力產業基金,將并購的資源、并購需求緊密結合起來,有利于完成金融資本和產業間的轉換。
C 新興產業增加新動能
在東莞,眾多產業基金與新興產業同生共長,已成為經濟領域一股生力軍。機器人、智能裝備產業處于新興產業初級階段,僅僅依靠自己,發展的速度非常緩慢,若通過產業基金的切入,有利于促進其快速發展壯大。
在東莞的大嶺山里,拓斯達大門展廳的自動化生產線依然在運作:機械手在自動上下料,機器人把做好的半成品運到下一個加工點……和以往有所不同的是,今年2月9日,莞企拓斯達正式登陸深交所創業板,成為東莞首家從“新三板”轉IPO的企業,也是東莞通過產業基金、股權投資等多種資本運作模式一步步成長起來的機器人企業。
近日,寶盈基金、興全基金在內的11家金融機構更是對拓斯達進行密集的調研,對其工業自動化整體解決方案、注塑自動化供料及水電氣系統、工業機器人應用及成套裝備等多個領域進行盡調,意向投資拓斯達。
機器人企業伯朗特也是依托產業基金加速其外延擴張之路。10日,伯朗特董事長、實際控制人尹榮造透露:他個人控制的廣東榮造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第一只產業基金“榮造制造1號產業基金”,計劃募集總額不超1.05億元。“由于投資者踴躍,如今剩下3500萬元額度。”按照尹榮造的想法,未來還會陸續發行多只產業基金。
事實上,不僅是伯朗特、唯一網絡等一大批優質的企業瞄準了新興產業,一些鎮街也借助產業基金的作用,推動新興產業迸發出新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