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漢堡峰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引起會場內外各界人士的強烈反響。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專家學者紛紛表示,習主席的講話緊扣當前世界經濟形勢,堅定維護世界經濟開放包容的發展道路,延續了杭州峰會精神和成果,為世界經濟發展增添正能量。
開放共贏,共同做大世界經濟的蛋糕
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二次峰會開幕當天,世界目光投向漢堡。世界經濟增長關乎每個人的福祉,二十國集團機制業已成為全球經濟治理的重要平臺。習主席在講話中闡述了中國對當前世界經濟形勢的看法,重申“我們要堅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大方向”,“共同做大世界經濟的蛋糕”。
“我十分贊同習主席的講話,開放、多邊貿易的作用非常重要。”歐洲管理與技術學院執行院長、中國經濟問題專家歐拉夫·普略特納爾對本報記者表示,絕大多數德國人對習主席的立場表示支持和歡迎,多邊貿易體制可以為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帶來雙贏、多贏的局面,讓更多人享受到好處。
當前,世界經濟出現向好勢頭。有關國際組織預計,今年世界經濟有望增長3.5%。過去一年里,二十國集團成員里第一次有19個成員迎來經濟增長。
習主席在演講中指出,作為世界主要經濟體,我們應該也能夠發揮領導作用,支持多邊貿易體制,按照共同制定的規則辦事,通過協商為應對共同挑戰找到共贏的解決方案。
德國國會議員、基民盟經濟能源政策發言人約阿希姆·費弗認為,過去40年,世界貿易一直是增長和福利的推動力,因為它促進了世界生產總值的大幅增加。開放市場已經證明是中國和德國的成功秘訣。為了確保長期的繁榮、增長和帶來就業,我們需要形成一個新的“意愿聯盟”,堅持專業化的自由貿易,進一步塑造未來全球化。在這個過程中,中德兩國可以成為自由貿易的標桿。
國際貿易和可持續發展中心首席執行官梅林德高度認同習主席支持多邊貿易體制的主張,認為“進一步升級和強化多邊貿易體系是實現可持續和包容性增長的強有力機制”。德國波恩大學全球研究中心主任辜學武也表示,“在漢堡峰會上,中德在支持多邊貿易體制和經濟全球化上表明了共同的堅定立場”。
奧地利外交部中國事務高級顧問卡明斯基教授指出,在貿易問題上,中國和歐洲國家有著共同的明確目標,而這一目標有助于改善世界各國的福利狀況,“中國主張起到了表率性作用”。
包容增長,讓發展成果惠及更多人
發展不平衡仍然是世界經濟尚未解決的深層次問題之一。讓經濟發展成果惠及更多人,關乎一國內部的穩定,也是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的關鍵。
“習主席在講話中提到,二十國集團要攜手使世界經濟增長更加包容。這一點非常關鍵。”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教授、二十國集團研究中心主任約翰·科頓對記者表示。
包容增長是杭州峰會提出的重要理念。習主席指出,“二十國集團的一項重要使命,就是本著杭州峰會確定的包容增長理念,處理好公平和效率、資本和勞動、技術和就業的矛盾。”
科頓高度評價杭州峰會的成果,認為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倡議通過工業化來拉動非洲大陸和最不發達國家的發展,已成為杭州峰會的標志性成果。今年,德國作為主席國,在漢堡峰會議題設置上延續了對非洲以及婦女就業機會等議題的關注。“德國和中國都是有責任感的大國,這些議題都涉及各國人民的利益”。
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丹尼斯·斯諾爾表示,習主席的講話提到的開放、包容性經濟增長都非常重要。開放的經濟和社會是保持世界秩序穩定的關鍵,包容性增長則是讓更多人共享經濟發展成果的前提。“部分國家民眾目前感到與經濟發展脫節,沒有從經濟發展中獲益。二十國集團要創造更好條件,讓經濟發展促進社會繁榮,實現包容性增長。”
當前,世界經濟正在向數字化轉型,科技發展既可以為包容增長帶來紅利,數字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也可能讓產業工人邊緣化甚至失業。對于新技術帶來的挑戰,習主席指出應以積極態度應對,呼吁各國在數字經濟和新工業革命領域加強合作,共同打造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新產品。
斯諾爾表示,數字化可以為經濟的平衡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二十國集團要為經濟社會的數字化轉型提供支持,包括教育、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和數據安全方面。
普略特納爾指出,技術發展也會對貿易方式造成根本性變革。他舉例說,過去飛機零部件損壞后,必須將其損壞部件拆卸運回制造廠商,然后修理、重新打造零部件。借由技術革新,很多中間環節的交易成本被省去。也正是因為經濟全球化,各國市場不再是封閉的個體,促進了全球信息溝通,為人類生活帶來了便利。德國工業聯合會對外經濟政策部主任米爾德納表示,我們需要對電子商務、數字貿易制定清晰、可預見的規則,促進全球貿易不斷更新升級,以適應21世紀的貿易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