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優化實體經濟發展環境上,園區將進一步優化項目審批程序,設立行政審批服務局,讓企業辦事“只進一張門”、“最多跑一次”。在湖南省率先嘗試實行“無手續開工”、產業項目“先建后驗”的建管改革……7月12日,瀏陽經開區舉行落實“長沙工業30條”實施細則的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瀏陽經開區黨工委、管委會為園區實體經濟企業送出了50條政策大禮包,條條針對當前實體經濟發展的痛點難點。
瀏陽經開區黨工委書記郭力夫,瀏陽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談文昌,瀏陽經開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尋院豪在發布會上接受了媒體記者提問。
5方面50條干貨
為實體經濟發展“把脈開方”
近日,長沙市委、市政府發布《關于振興長沙工業實體經濟的若干意見》(簡稱“長沙工業30條”),一次性推出5個方面、30條措施,以振興工業實體經濟。作為國家級園區,瀏陽經開區在“長沙工業30條”的指引下,結合園區發展實際,率先就如何落實“長沙工業30條”制定了《瀏陽經開區落實<關于振興長沙工業實體經濟的若干意見>的實施細則》(簡稱《實施細則》)。
時刻新聞記者看到該《實施細則》主要圍繞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助力企業開拓市場、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優化實體經濟發展環境5個方面,共50條、8000多字,為解決實體經濟發展中的痛點難點問題“把脈開方”。郭力夫表示,這個集合50條政策措施的“政策大禮包”全是“真金白銀”、十足“干貨”,是“長沙工業30條”在瀏陽經開區的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政策措施涵蓋面更廣、支持力度更大、特色更鮮明、可操作性更強。
瀏陽經開區黨工委書記郭力夫在發布會現場回答記者提問。
破冰改革深水區
提振實體經濟發展信心
郭力夫在現場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為全面貫徹落實長沙市委、市政府6月7日出臺的 “長沙工業30條”文件精神,加快發展壯大園區實體經濟,增強園區發展競爭力,瀏陽經開區黨工委、管委會認真研究,按照“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思路,率先制定出臺了該《實施細則》。
近年來,瀏陽經開區一直注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三去一降一補”,在優服務、簡程序、降成本等改革深水區,一直在破冰前行。在“長沙工業30條”出臺前的2015年、2016年,瀏陽經開區就進行了對大企業實行大工業電價,降低新辦企業的燃氣、蒸汽開戶費以及鼓勵企業兼并重組等改革,并取得了顯著成效。
《實施細則》中,結合瀏陽經開區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三去一降一補”等工作,對工業實體經濟企業的設立、投資、經營、研發、用工、銷售、物流、融資、上市、兼并重組等各個方面給予支持。同時,針對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園區在規范項目收費、降低企業水、電、燃氣、蒸汽、用地、用工、物流及倉儲、信息、融資等方面,給出了更加優惠的政策。還實現了審批“四零”,即零距離、零環節、零收費、零投訴,在全省園區中建成了首家“無費政務大廳”。切實做到為實體經濟減負,增強園區企業發展信心,讓園區企業在競爭發展中如釋重負、輕裝上陣。
“一張門 、跑一次”瀏陽經開區在優化實體經濟發展環境上發力,圖為園區企業工作人員在政務大廳辦事。
“一張門 、跑一次”
優化實體經濟發展環境
在優化實體經濟發展環境上,《實施細則》提出,進一步優化項目審批程序,設立行政審批服務局,讓企業辦事“只進一張門”、“最多跑一次”。在全省率先嘗試實行“無手續開工”、產業項目“先建后驗”的建管改革。
《實施細則》還圍繞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在大力培育新興產業、鼓勵做大做強、強化招商支持、鼓勵引進總部經濟、支持企業上市和新三板掛牌、推進“智能制造”、扶持技術裝備本地配套等八個方面給予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