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將有795萬大學畢業生,增量與增幅均超往年。
畢業馬上就面臨著就業,去哪兒成了擺在面前的首要問題。
一方面,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人口政策收緊。另一方面,成都、杭州、南京等新一線城市紛紛拋出吸引人才的橄欖枝。
“走吧走吧”和“來啊來啊”要如何選擇?
成都推出畢業生“先落戶后就業”,但是如今這些所謂的新一線城市的戶籍真的對畢業生有吸引力嗎?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記者帶著問題,采訪了相關領域專家學者。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劉云中告訴記者,如今來看,“新一線”城市也好,二線城市也好,經濟轉型發展都非常好,并不遜于一線城市,而二線城市的戶籍政策,對于畢業生而言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搶人秘籍:戶籍+優惠
目前,和北上廣深搶人的主力軍是新一線城市,這些城市為吸引人才拿出的籌碼絕對可以說是誠意十足。
當然,我們首先要搞明白,什么樣的城市可以稱之為新一線城市?
新一線城市說法最早進入大家的眼簾,是有媒體根據GDP、人口等指標,評出的城市經濟體里的“發展新秀”。包括成都、杭州、武漢、天津、南京、重慶、西安、長沙、青島、沈陽、大連、廈門、蘇州、寧波、無錫等城市。
根據智聯招聘發布的調研報告,2017屆應屆畢業生簽約新一線城市的比例與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城持平。此外,這些畢業生中希望到“新一線城市”就業的比例達到37.5%,高于希望到一線城市就業的29.9%。
“寧要大城一張床,不要小城一套房”的口號悄然發生改變的背后,一方面是京滬落戶指標連年收緊。
有數據顯示,2015年北京市對高校應屆畢業生的引進指標不超過9000人,“2016年只減不增”。而2017年進京名額尚未公布,但北京官方最新表態,北京將按照新版城市總體規劃,對落戶指標實施“總量封頂”。今年外地生源進京落戶指標將不超過9000人。
而上海自2015年起,流入人口就持續轉負。2017年外地流入、無戶籍的常住人口則減少了1.3萬人。
另一方面,則是新一線城市大力推出各項針對畢業生的優惠政策“吸引”。
比如落戶政策。
成都:實行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上畢業生憑畢業證落戶制度。此外,還建設人才公寓和租賃住房,對來成都應聘的外地本科及以上應屆畢業生,可提供7天免費入住的青年人才驛站,對急需緊缺優秀人才,則提供人才公寓租賃住房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