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林業局信息辦調研組赴重慶和安徽開展了林業信息化專題調研。調研組考察了重慶市林業局、安徽省林業廳、池州市林業局等單位信息化建設情況,重點圍繞機構隊伍建設、示范成果、人才培訓等內容進行了深入討論。
調研發現,重慶市林業局和安徽省林業廳在機構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網站建設、項目建設及標準宣貫、人才培養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為全面建設智慧林業打下了扎實的基礎。在森林防火、林業電子商務、林業產權交易等領域取得了實效,創新了“互聯網+”發展模式。
一是創新“互聯網+”森林防火管控新模式。重慶市林業科學研究院聯合有關單位,建設了基于物聯網的森林火災紅外監測預警系統。該系統是一種高精度火源探測的智能傳感網絡系統,由智能傳感器,物聯網基站、服務平臺和巡護管理APP軟件等多個部分組成,突破了野外環境長壽命自助供能技術、無線自組網與自路由算法、中紅外光譜探測與閃爍特征人工智能算法三大傳感網關鍵技術,完成了三項國內首創。該項目成果獲得多項專利和獎項,被重慶市人民政府認定為“重慶市首批十佳物聯網應用案例”,被國家林業局列為100項重點推廣應用成果。全國應用案例涵蓋13個省份100余處工程。
二是開創“互聯網+”林業產業發展新平臺。池州市近年來勇于探索“互聯網+”林業產業發展成果,于2015年建設全國首家生態林產品電商交易平臺,于2016年建設中國生態林產品電商產業園暨“大森林商城”。預計到2018年,將實現園區入駐林企300家以上,平臺入駐林企3000家以上,庫存量達10萬以上,交易額突破十億元,為社會提供2千人以上就業機會,并保持每年的穩步增長。未來該電商產業園將成為生態林企快速轉型發展的綜合孵化園區和生態林產品電商專有人才的重要培育基地,將自身的生態價值最大化轉化為商業價值,讓林業產業這一傳統行業蛻變成“互聯網+”背景下一道亮麗的綠色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