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要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就需要大量創新型人才。8月2日,在省科學技術廳、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開發區)的組織下,對園區創新型企業的109名技術帶頭人、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創新工程師培訓,從而為推動園區綠色循環產業持續發展、提升創新方法應用能力、促進創新創業提供人才支撐。
據悉,自2011年以來,在國家科學技術部的支持下,我省陸續開展了技術創新及管理創新方法推廣工作,培養創新型人才。此次為期一周的創新工程師培訓,主要面向園區新能源及生物醫藥等領域企業具有技術研發經驗技術或管理人員,通過培訓使他們掌握國際主流的TRIZ(譯為發明問題的解決理論),以及先進的創新方法。同時,遴選并培育創新方法試點企業,協助企業有效解決技術難題,形成新工藝、新產品及自主知識產權。
近年來,圍繞西寧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發展目標,開發區將創新驅動作為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加快集聚創新要素,科技創新體系日益完善,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持續增強。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中藏藥、鋰電池等領域創建了一批國家級和省市級創新平臺,重點建成高性能輕金屬合金深加工、藏藥制劑、冬蟲夏草培育、高原沙棘開發等多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光伏、藏毯等檢測中心。藏藥新藥開發國家重點實驗室實現了我省國家重點實驗室零的突破,青藏特色植物資源應用研究院士工作站填補了開發區院士工作站的空白。創業園、孵化器、標準廠房、工業復合體等創新創業載體加快建設,生物園區中小企業園被科技部批準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
依托青藏高原豐富獨特的中藏藥生物資源,西寧開發區生物科技產業園區初步形成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圍繞主導產業,園區建設了各類科技創新平臺53個,擁有國家及地方聯合實驗室3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9個,藏醫藥傳承創新公共服務平臺、藏藥新藥開發國家重點實驗室、央宗、康普院士企業工作站等平臺,為發展生物醫藥產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今年上半年,開發區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完成產值222億元,增長27.5%,占全部工業產值的30%。69戶高新技術企業完成產值166億元,增長24%,比重達22.4%,企業創新發展水平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