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級各部門要深刻認識發展實體經濟的重大意義,強化實體經濟是珠海長遠發展根基的意識,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省委和市委的決策部署上來。”
上周五,珠海召開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現場會,珠海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郭元強強調,要以更飽滿的熱情、更務實的舉措,向實體經濟發力聚力,推動實體經濟發展和城市實力提升取得更大成效。
珠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澤中強調,珠海加快實體經濟發展的沖鋒號已經吹響,要進一步堅定發展實體經濟的信心和決心,形成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的強大合力。
實體經濟是珠海發展的根基。自去年以來,珠海就以壯大實體經濟為戰略支撐,打響經濟向上發展的“突圍之戰”,實體經濟的發展熱潮迅速在特區大地興起。
這是一場事關珠海未來發展的“關鍵一役”。只有壯大實體經濟,經濟才能“強筋健骨”;只有補足實體經濟發展的“鈣”,才能挺起經濟健康發展的“脊梁”,珠海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區域競爭中“突圍”,迎來更加光明的未來。
從今天起,《南方日報·珠海觀察》推出“珠海突圍——聚焦珠海發展壯大實體經濟系列報道”,共同見證發展壯大實體經濟的珠海之路,敬請垂注。
200多個實體經濟項目簽約、動工、投產,上千億元的投資總額和未來產值,珠海的實體經濟發展在上周迎來“小高潮”,為經濟結構的調整打下更扎實的項目基礎。
此前,由于房地產快速發展,珠海的實體經濟發展相對緩慢,經濟結構不夠優化。去年以來,珠海堅持實體導向,升級房地產調控政策,促進資源向實體經濟聚力發力,著力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和產業轉型升級。
記者梳理珠海上半年經濟數據發現,珠海推動經濟結構優化、產業轉型升級的成效正在凸顯,呈現“三升一降”的新趨勢:新動能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持續提升,以工業為主的第二產業增加值的占比超過第三產業,民營經濟活力加快提升;同時樓市調控政策成效凸顯,經濟對房地產的依賴程度下降,上半年房地產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下降2.1%,實體經濟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撐。
動能轉換
新興產業漸成增長主力 裝備制造支撐作用明顯
珠海市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珠海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318.89億元,同比增長12.5%。
作為工業增長的主力,裝備制造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016.61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43.8%,同比增長22.1%。裝備制造業增加值231.06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41.7%,增長25.1%,增加值增速位居全省第一,為全市經濟運行提供了新動力。
市科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認為,近年來廣東堅持推動工業新舊動能轉換,重點打造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作為珠江西岸核心城市,珠海裝備制造業加快發展、率先發展戰略的效果開始逐步顯現。
數據是最好的注腳。上半年,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分別實現增加值303.68億元和167.30億元,占比分別達54.8%和30.2%。
在創新引領下,珠海的發展動能加快轉換,較為低端的加工型電子信息、飼料加工、紡織制衣等傳統產業陸續轉移,生物醫藥、裝備制造、新能源等新產業快速發展,逐步形成新的發展動力。
“去年上半年拉動經濟增長的前兩個行業是房地產業和非營利性服務業(公共支出),二者共拉動GDP3.26個百分點,經濟貢獻率達41.8%;今年上半年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轉換為工業和營利性服務業,兩項合計拉動GDP7.76個百分點,經濟貢獻率達84.3%。”市統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此外,上半年,珠海外貿進出口總額1284.87億元,同比增長2.9%。其中,進口518.4億元,同比增長17.6%,比去年同期大幅提升41個百分點。
珠海市發改局相關負責人分析,今年1—5月加工貿易進出口376.2億元,增長12.3%,同時,全市加工貿易“委托設計和自主品牌”混合生產方式出口比重由30%躍升至69%,加工貿易高新技術企業由原來的38家增加到目前的93家,意味著加工貿易新舊動能轉換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