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青海時提出的“四個扎扎實實”的重大思想、重大要求,深刻闡述了事關我省全局和長遠發展的戰略性、根本性問題,鮮明提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省的發展方向、工作重點,是指引青海未來發展的基本遵循和行動綱領。其中,扎扎實實推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是必須抓緊抓好的重大任務,堅持用新的發展理念統領發展全局,自覺把青海發展放到全國發展大局中去謀劃去推進,團結奮進、真抓實干,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把青海建設得更加富裕文明和諧美麗。
興國之要: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任何時候都要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動搖,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發展是解決當代中國一切問題的總鑰匙,是推動中國社會前行的總動力。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牢牢抓住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始終牢記發展這個“第一要務”,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國家面貌發生新的歷史性變化。改革開放以來我省堅持發展不動搖、咬定青山不放松,綜合經濟實力躍上新臺階,基礎設施建設躍上新臺階,生態文明建設躍上新臺階,人民生活水平躍上新臺階。我們致力于發展,受益于發展,發展已成為全社會最大的共識。
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發展是基礎和關鍵?!笆濉睍r期我國發展的內涵條件發生了很大變化,面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世界經濟發展進入轉型期、世界科技發展醞釀新突破的發展格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一方面要準確把握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空間大的基本特質沒有變,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良好支撐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抓住戰略機遇,堅定發展信心,把發展是硬道理貫穿始終,變中求新、新中求進、進中突破,推動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另一方面又要分析把握我國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用改革的辦法破解發展難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發展結構、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有質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續地發展,加快形成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的機制和環境,不斷壯大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青海發展底子薄、任務重,發展不足仍然是主要矛盾。要看到機遇、看到潛力、看到前景,堅定信心不動搖、加快發展不松勁。堅持以生態保護優先理念統領經濟社會發展,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貫徹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立足省情實際、發揮比較優勢,夯實發展的基礎設施、優勢產業、科技人才、生態環境,為與全國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譜寫中國夢的青海篇章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方向路徑: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主線,培育增長新動力,形成發展新優勢。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黨中央在綜合分析世界經濟長周期和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基礎上,對我國經濟發展思路和工作著力點的重大調整,是化解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困難和矛盾的重大舉措,是培育增長新動力、形成先發新優勢、實現創新引領發展的必然要求和選擇,堅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經濟發展和經濟工作的主線,轉變發展方式,培育創新動力,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打造新引擎、構建新支撐。
就全國而言,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首要的是解決好思路和方向問題,著力在優化現有生產要素配置和組合上下功夫,提高生產要素利用水平,促進全要素生產率提高,不斷增強經濟內生增長動力。著力在優化現有供給結構上下功夫,通過調整現有產品供給結構、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從深層次上解決供給同需求錯位的問題,滿足現有產品和服務需求。著力在優化現有產品和服務功能上下功夫,大力培育發展新產業和新業態,提供新的產品和服務,創造新的供給,以此來創造新的需求。歸結到一點,就是要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益,使供給體系有效適應需求結構變化,實現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躍升。就我省而言,“補短板”是主要任務,著力補齊扶貧脫貧短板、優勢產業短板、基礎設施短板、科技創新短板、生態環境短板。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自覺把調結構作為主攻方向,在“調”的過程中實現有質量、有效率的發展,既注重準確把握我省經濟發展投資驅動明顯的特征,多上大項目、好項目,充分發揮有效投資的關鍵作用,千方百計擴大總量,增強綜合實力,又主動適應產業高端化、服務化、專業化、融合化的趨勢,用互聯網思維和技術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傳統產業與新業態整合,培育產業發展新模式,努力實現總量與質量的雙提升。堅持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科技、教育、人才方面弱鳥先飛、奮起直追,創造傳統特色產業競爭新優勢,搶占新興產業發展制高點,推動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堅持走綠色循環低碳的道路,實現經濟提質增效升級,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科學方法:用好辯證法,深刻把握講話貫穿的科學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不斷提高攻堅克難、化解矛盾、駕馭復雜局面的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青海時的重要講話,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既部署“過河”的任務,又指導解決“船和橋”的問題,為我們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樹立了典范。提出扎扎實實推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重大要求,是對辯證法的運用;貫徹扎扎實實推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重大要求,離不開辯證法的指導。掌握了工作制勝的看家本領,就能夠保持定力,提高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底線思維能力,實現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
運用科學的方法,以新的發展理念指導新的發展實踐,從全國層面來講,比如,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善于厘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區分輕重緩急,在兼顧一般的同時緊緊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推進,在整體推進中實現重點突破。比如,遵循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善于把握發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漸進性和飛躍性、前進性和曲折性,堅持繼承和創新相統一,既求真務實、穩扎穩打,又與時俱進、敢闖敢拼。比如,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入山問樵、入水問漁”,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善于進行交換比較反復,善于把握工作的時度效。從青海層面來講,比如,正確處理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既要堅持把發展作為興省之要,培育發展新動力,開拓發展新空間,打造發展新優勢,構建發展新體制,主動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又要把保護生態作為最大的責任,統籌推進生態工程、節能減排、環境整治、美麗城鄉建設,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確?!耙唤逅驏|流”,使青海成為美麗中國的亮麗名片。比如,正確處理發展與改善民生的關系,既要扭住發展不偏移,加快發展不停步,通過壯大經濟實力、提升發展質量效益,打牢民生改善的基礎;又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和價值取向,整合國家各方面政策和財政支持,把青海自我發展和外部支持有機統一起來,統籌做好教育、收入分配、就業、社會保障、扶貧開發、醫療衛生、住房建設等民生工作,讓各族群眾不斷有更多獲得感。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扎扎實實推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靠理想信念、靠真抓實干。堅持干字當頭不懈怠,明確“為什么干”、懂得“怎樣去干”、評價“干得如何”,把“人民群眾的滿意”當成工作的根本和命脈,創造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業績。用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勁頭,發揚釘釘子精神,一錘一錘接著敲,一茬一茬接著干,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各級干部不僅要干事,更要干凈干事,愿作為、會作為、善作為、敢作為,努力做清廉為官、事業有為的“兩為”干部。建立規范的干部考核評價體系,傳導壓力、激發動力、釋放活力,營造能干事、愿干事、干成事的政治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