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山地處黃浦江、長江、蕰藻浜三江交匯處,通江達海,水陸要沖,擁有20公里長江岸線、10公里黃浦江岸線,以及16.5公里蕰藻浜岸線,依托岸線資源和濕地生態,主動對接上海航運中心建設,以郵輪經濟為核心的生態休閑濱江風貌初現端倪。
新產業:郵輪經濟蓬勃興起
2012年,寶山區被國家旅游局授予全國第一個“郵輪旅游發展實驗區”,由此揭開了上海國際郵輪旅游發展的新篇章。自2011年10月吳淞口國際郵輪港開港起,寶山郵輪經濟呈現爆發式增長。從2012年運營第一年接靠國際郵輪60艘次、接待出入境游客20余萬人次,到2016年接靠郵輪471艘次、接待出入境游客284.7萬人次,分別約占全國總量的47%和63%,實現利潤1.12億元,是國內唯一盈利的專業郵輪母港,并一躍成為亞洲第一、全球第四的國際郵輪母港。皇家加勒比、歌詩達等旗下十數艘豪華郵輪在此開辟母港航線。2015年6月,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后續工程開工建設,2018年將實現四船同靠運營。與此同時,寶山區率先實施“區港聯動”發展戰略,與口岸聯檢單位建立健全協同合作機制,突出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郵輪行業交流平臺和市場推廣平臺,加強與國內外知名郵輪企業深度合作,引進數十家郵輪相關服務業。投資150億元、著力打造85萬平方米的“上海長灘”,建設集綠色生態、商業商務、休閑居住、郵輪產業綜合配套服務于一體的北上海新地標。濱江寶山,正在實現從“郵輪碼頭”到“郵輪港”到“郵輪城”的跨越式發展。
新板塊:工業重鎮轉型崛起
2011年以來,寶山的重點板塊轉型取得突破性進展。位于上海中心城區西北部的南大地區曾經是承接中心城化工、皮革產業轉移的基地,長期以來產業能級低、基礎設施落后,與周邊地區發展嚴重不相適應。市委、市政府下決心對該地區進行綜合整治,將其納入全市第五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2012年正式啟動,寶山區按照“聚焦環境綜合治理,完善區域生態功能,實現產城深度融合”的目標著力推進。截至2016年底,整體進入征收補償收尾和功能開發啟動銜接階段,累計拆除違法建筑164萬平方米,新增綠地150公頃,即將啟動100萬平方米核心商務區開發,打造產業融合、職住平衡、配套完善、環境宜人的產業社區。吳淞工業區占地26平方公里,以物流運輸為主的傳統產業調整轉型。通過對長江、黃浦江交匯處沿線的老碼頭、老港區、老堆場、老廠房等進行一系列整體的功能和結構調整,上海玻璃博物館、半島1919、中成智谷、吳淞科技園等一批先行先試轉型項目建成運營,市區聯動、區企合作轉型機制有效運行,轉型示范作用明顯。2016年2月4日,寶山區與寶鋼集團舉行寶鋼特鋼地塊整體轉型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吳淞口創業園同時揭牌,全面拉開吳淞工業區內寶鋼企業整體轉型發展的序幕。吳淞口創業園以打造“創客空間專業服務投資基金技術平臺”的創業生態為愿景,以建設成為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引領示范區和老工業基地整體轉型升級的最佳實踐區為目標,以特鋼地塊整體轉型項目為抓手,重點培育發展科技創新、文化創意、大眾創業等功能,打造國家級科技創新、創意、創業園區。2016年6月20日,寶鋼不銹2500立方高爐正式停產,這一區域將轉型為城市的一部分,成為6類商業用地。
新動能:創新要素加快集聚
這五年,寶山著力培育高端產業,構建新型產業體系。成功創建張江高新區寶山園,獲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大力推進先進制造業發展,培育壯大以智能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為代表的高新產業集群,集聚發那科機器人、美鉆科技、利物盛超碳石墨烯等龍頭企業。積極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著力培育生產性服務業、文化創意等新興產業。通過對接“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成為全國首家“中國產業互聯網創新實踐區”。全力推進復旦軟件園、同濟設計產業園、博濟園、上海芳草地、中設總部基地等一批服務業項目。依托軌道交通1、3、7號線在寶山的30個站點,分別打造創新帶、創業帶、創意帶,累計建成現代服務業載體104個、600余萬平方米,吸引集聚近兩萬家新興企業。積極打造科創中心重要功能區,成功創建8家上海“四新”經濟創新基地,集聚歐冶云商、微盟等為代表的一批“大云平移”新興產業領軍企業。打造上海移動互聯網創新園等20個眾創基地,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220家,比2011年增長74.6%。推進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對接,上海“雙創”投資母基金、遨問新材料基金等落戶寶山,全區1億元以上各類基金達到40家,中小微企業融資平臺榮獲市金融創新獎,82家企業掛牌上市。上海鋼鐵交易中心、上海鋼聯等項目不斷壯大,上海鋼聯向世界輸出首個中國鋼鐵價格指數,寶山成為全國最大的鋼鐵產業互聯網集聚地。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