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月,武漢市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5000多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超過三成。此外,武漢還將出臺招商引資、聚商育商新舉措,打造新民營經濟聚集地、民企抱團發展的“安樂窩”。其中,武漢市工商聯發起設立總規模500億元的武漢新民營經濟投資基金。
民企投資超六成
招商引資是武漢拼搏趕超的“一號工程”。前7個月,馬云、郭廣昌、李東生、陳東升、孫宏斌、陳宗年、汪潮涌等一大批中國知名民營企業到武漢考察投資,小米董事長雷軍5次到訪,攜“金山系”及小米產業鏈企業布局武漢。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福中集團,從正式接觸到其華中總部落戶,僅用了38天時間,上演了武漢招商的“速度與激情”。
武漢市招商局專職副局長李麗介紹,今年1-7月該市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5003.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7.2%,其中新增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投資項目21個,吸納民營企業投資到位資金總額3067.5億元,占全市招商引資到位資金總額的61.3%。
據透露,武漢市即將出臺《武漢市招商引資獎勵辦法》,對符合條件的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實行落戶獎勵、投資獎勵、經營貢獻獎勵、高管人才獎勵、增資擴產獎勵等政策。通過這些舉措,努力把武漢打造成為新民營經濟聚集地、民企抱團發展的“安樂窩”。
將打通高校院所成果轉化渠道
不久前,武漢市在全國率先成立科技成果轉化局。武漢市科技局局長李記澤表示,未來該市在搭建平臺、精準對接等方面還將有系列政策,著力構建科技成果轉化新網,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活力。
據了解,武漢將打通高校院所成果轉化渠道,力爭5年內實現在漢高校院所技術轉移服務機構全覆蓋。培育和扶持一批面向社會提供科技咨詢、技術評估、技術轉化及知識產權代理等服務的機構,推動多元化、多層次技術轉移服務機構競相發展,力爭5年內省級以上技術轉移示范機構達100家。
同時,培育更多的市場化技術成果交易平臺。為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信息發布、融資并購、公開掛牌、競價拍賣提供服務。建立市級科技成果轉化交易互聯網平臺。鏈接技術轉移服務、投融資、高校院所和企業等機構,集聚成果、資金、人才、服務、政策等各類創新要素,實現成果轉化數據互聯互通以及資金共享共用。
此外,緊密圍繞武漢主導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布局產業,依托市級互聯網平臺,為供需雙方提供線上對接服務,為成果轉移轉化提供線上投融資、技術交易、政策咨詢和其他增值服務。
發起設立500億元投資基金
據武漢市工商聯副主席吳學詠透露,一系列的重要扶持舉措即將推出。其中,將致力于成為“名品壯大”工程的推進者,全力培育領軍企業,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知名品牌。按“四新”經濟要求遴選100家企業,納入“名企名品工程”給予重點扶持,培育更多企業進入民營500強、中國500強乃至世界500強。為此,武漢市工商聯發起設立總規模500億元的武漢新民營經濟投資基金,助力武漢新民營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
此外,武漢市工商聯還將設立10億元中小企業互助基金,為小微民營企業貸款提供過橋資金,并爭取各大金融機構對武漢市中小民營企業提供授信1000億元,切實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選派高管赴國內外學習考察
為促進武漢民營經濟發展,武漢市委、市政府于今年7月出臺了《關于突破性發展民營經濟的政策措施(試行)》,被稱為民營經濟“新16條”。
武漢市經信委中小企業處處長溫蕾介紹,他們已著力實施“萬企育才計劃”,為企業“送智力、送培訓、送服務”,積極幫助中小(民營)企業提升經營管理素質。每年會面向社會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公開招標“萬企育才工程”公益培訓項目,提供中小(民營)企業需要的生產、財稅、市場、人事、信息化等各類培訓課程,中小(民營)企業可免費參加。
同時,還會幫助企業走出去學習提高,舉辦諸如“武漢企業家國內高校培訓班”等項目,選派中小(民營)企業高層經營管理者赴國內頂尖大學學習,學習先進管理知識,考察成功管理模式。對入選“黃鶴英才(企業家)計劃”的民營企業家,還可組織他們赴國外發達地區學習考察,培育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能力。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