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即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盡善盡美的堅持和追求,蘊涵著嚴謹、執著、敬業、創新等可貴品質。縱觀當今發達國家,工匠精神不僅是勞動者的職業準則,更是政府、企業的金名片,是一個地方經濟長盛不衰的動力源泉。
市委十二屆二次全會提出,要系統構建五大發展生態,加快建設國際時尚智城。我認為,建設國際時尚智城,關鍵在于培育經濟發展新優勢,積極對接“中國制造2025”“工業4.0”,順應智能制造大勢,強化人才支撐,推動“溫州制造”向“溫州智造”升級。故以實際舉措弘揚工匠精神,對于破解長期困擾溫州發展的產業人才供需矛盾,顯得尤其重要和緊迫。
弘揚工匠精神,需要政策引領,使工匠精神成為規制。政治上要有待遇,完善技能人才的評價機制與獎勵制度;經濟上要有保障,提高“巧匠”“大匠”的收入待遇;社會上要有地位,形成爭當技能人才的主流價值觀。要借鑒各地先進經驗完善政策,如將現有的“名師名家”“首席技師”“溫州工匠”等評選整合,從市級層面出臺更接地氣的配套政策。
弘揚工匠精神,需要教育先導,讓工匠精神入腦入心。要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意識,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就業觀。要強化職業教育,鼓勵通過校企合作,建立工匠人才培養基地和“工匠產業發展基金”,構建科學合理的培訓體系,造就多層次的“工匠”型人才。要加強典型宣傳,更多地向公眾講述工匠故事,使工匠精神在全市蔚然成風。
弘揚工匠精神,需要文化再造,把工匠精神外化于行。企業與企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企業文化的競爭。根據之前公布的2016年度浙江省職業技能大賽結果,數控機床等15項工種錄取前5名選手中,我市只有3人上榜,與麗水、衢州、舟山相同。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市現有產業工人的技術水平。要打造“鐵三角”、優化經濟生態,必須引導企業和職工補上“工匠精神”之鈣,即企業要追求卓越,生產者要爭創一流,共同推動“溫州智造”。
弘揚工匠精神,需要不斷創新,將工匠精神延展出新。創新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也是工匠精神的延伸。只有把創新精神與工匠精神相結合,才能實現研究成果與制造能力的轉化,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效益。此外,還要注重創新失敗補償機制,大力營造寬容失敗、鼓勵創新、保護知識產權的環境。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