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別的大城市不一樣,在成都,我們能找到生活與工作的平衡點。不僅是在成都創業,我們更是在這里創造美好生活。”成都市黑石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飄飄表示。近日,全球化智庫(CCG)與智聯招聘聯合發布的《2017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海歸創業選擇的城市中,居前三位的分別是北京、上海、成都。不沿邊不靠海的成都,成為了眾多海歸人才創新創業的首選之地。
是什么吸引他們來到成都?和李飄飄一樣,選擇成都、留在成都的人,不止只為了樂業,更是為了安居。為優化人才集聚環境,增強對人才的吸引力,成都把解決“蓉漂”安居問題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人才購房支持、人才公寓租賃和購買、產業新城(工業園區)配套住房租賃、自建人才公寓或倒班房租賃……通過多種方式和途徑,成都正在筑巢引鳳,讓廣大“蓉漂”住得上房、安得了家,在這里施展才華、成就夢想、實現價值。
住“得”幸福
不僅享受工作更享受生活
“栽下梧桐樹,自有鳳凰來。”如果說之前是成都的美景、熊貓、火鍋、川菜等吸引了人們的目光,那么現在,燦爛的工作前景、舒適的生活環境,則成為了關鍵詞,讓眾多有識之士、青年才俊有信心留在成都,有決心扎根成都。
今年初,由央視財經頻道(CCTV-2)主辦的《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公布了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通過對十萬個家庭的入戶調查及互聯網分析,2016年中國幸福城市名單出爐,成都再獲殊榮。現場數據顯示,市民感到最幸福方面的前三甲,住房條件一項分列其中。
在成都住“得”幸福,已是共識。“畢業后也想過去北上廣,但是深思熟慮后,還是覺得家鄉好。氣候適應,城市也在加快發展,回家說不定也能闖出一番天地。”李飄飄坦言,找到生活與工作的平衡這一點,堅定了她留在成都創業的決心。在成都良好產業環境的土壤滋潤下,如今,從事有機農業領域的她,已有果園基地1018畝,基地獼猴桃通過線上線下、批發零售銷往全國各地,甚至還成了東南亞國家的進口產品。
《報告》顯示,海歸們選擇創業城市的理由呈多樣化的特征,生活舒適等城市發展軟實力因素越來越受到關注。而成都便擁有這樣的軟實力。成都是競爭氛圍與舒適生活交相輝映的典范,專欄作家、資深媒體人張春蔚如是談道,“不同于其他城市的激烈競爭和快速節奏,成都在競爭之外還有閑適的生活,可以說,它是張弛有度的典范。這座城市的氣質便推動著人們享受工作、享受生活。”
成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解決人才后顧之憂的各項務實舉措,讓眾多海歸愿意來蓉創業、眾多人才選擇在蓉扎根。“我們選擇到這里工作是因為這里可以給我們更好的生活。”成都滿足了海歸人才“苛刻”的要求,使他們不約而同形成了“不僅在成都創業,更是在這里創造美好生活”的認同和共識。
繼“成都人才36條”明確要營造宜業宜商宜居環境后,成都創新政策,下發了《成都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行動計劃》,把解決“蓉漂”安居問題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強人才住房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人才安居提供了人才公寓、產業新城配套租賃住房和用人單位自建倒班房等多種方式和途徑的解決方案。同時,針對外地來蓉應聘的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應屆畢業生,結合成都產業布局和城市發展總體規劃,成都設置了多個7天以內免費入住的青年人才驛站,為符合條件的外地大學生來蓉應聘提供便利條件。
筑巢引鳳
讓人才先安居后樂業
筑好“巢”,是把“鳳”吸引至此的題中之義。當前,我市正在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為廣大海歸提供無限可能的同時,也求賢若渴,希望吸引到更多高端人才來蓉安家落戶。
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中提出,要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強市,堅持把人才資源作為第一資源,牢固樹立“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新人才觀。為深入貫徹人才優先發展戰略,成都出臺“產業新政50條”,其中明確,實施人才安居工程是重點之一。
在這樣的背景下,《關于創新要素供給培育產業生態提升國家中心城市產業能級的人才安居工程的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發布,《細則》從人才安居的方式及標準、申請審核渠道、房源分配和籌集等方面做出了明確規定。
為解決人才的安居問題,讓人才無后顧之憂地在這里施展抱負、實現夢想和價值,《細則》針對不同類型人才群體的不同安居需求,分類施策,堅持多措并舉,通過購租結合的方式滿足人才安居需求;
暢通申請審核渠道,是解決人才安居“最后一公里”的有效途徑,《細則》堅持效率優先,以更規范的申請審核制度,提高申請的便利性,以鼓勵各界各類人才來蓉創業就業、落戶扎根;
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則,《細則》指出要科學透明地組織房源租售,努力用最公平最人性化的住房租售制度,讓廣大人才都能住上房、住好房;
統籌考慮人才住房如何建,在哪兒建的問題,《細則》表示要堅持政府主導,高品質建設籌集房源……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