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風來,共享之花百家開。調查顯示,2016年我國共享經濟市場交易額達3.45萬億元,同比增長 103%,不可謂不生猛。有人說,2017年才是“共享”的春天,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雨傘、共享充電寶、共享睡眠艙、共享馬扎……一批批帶著“共享”名頭的模式和產品在國內各地紛紛亮相。
在島城,有了共享單車打頭陣后,共享汽車、充電寶、共享停車等項目紛至沓來,市場熱火朝天。這些項目,有的確實方便了生活,將閑散資源發揮最大效用,多方受益;而有的則不然,“共享”成為營銷噱頭,甚至成了商家為了搶所謂的風口而燉的一鍋粥。
青島涌現多種共享產品
在歷經近一年的快速發展后,共享單車行業或已駛入了發展瓶頸期。我市交通委披露數據顯示,ofo、酷騎、摩拜累計在我市投放共享單車約17萬輛,注冊用戶將近200萬人,尚未發布車輛飽和預警。
繼共享單車出現之后,共享汽車也來了。上周,交通運輸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發布《關于促進小微型客車租賃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鼓勵共享汽車的發展。記者體驗發現,共享汽車早已經開到家門口了,使用也將越來越便捷。開走共享汽車其實只要三步:掃碼、開車門、上路。
此外,為了方便手機充電,我市交運集團在已有手機加油站的基礎上,在青島長途站首次投入16臺共享充電寶,旅客掃碼解鎖后可將充電寶帶走使用,前5分鐘免費,隨后每小時收費1元,每天封頂10元,同時充電寶內帶三合一接口,支持市面上的所有手機以及平板電腦??梢钥闯?,我市的“共享產品”確實給市民帶來不少便捷,市場也暫未出其他城市飽受爭議的共享馬扎等產品。
此前,來自美國的airbnb、中國途家、小豬短租等共享經濟模式已經將房屋共享市場打得火熱。剛剛從廣州興起的共享停車近期也進入青島開展業務,有的廠家已經開始探訪共享生產線的業務,尤其是服裝制造業的興趣最大,可以為服裝設計師開放共享車間。
共享雨傘和馬扎受熱議
7月,3萬把共享雨傘在11個城市投放半個月后全部“消失”,對此,創始人回應稱:投放的11個城市都出現了“一傘難覓”的現象,但這是正常的,主張市民把傘帶回家。一個月之后的現在,市民不僅可以帶傘回家,還可以隨帶個馬扎,這就是受到市民熱議的“共享馬扎”。
8月13日,共享馬扎出現在北京東三環長虹橋北公交站,出現十多個擺放整齊的小馬扎,馬扎平面上印有二維碼,并在邊緣位置寫上“共享馬扎”的字樣。據介紹,不需注冊和押金,只要掃描二維碼,即刻使用馬扎,但同時還會進入一家公司的微信公眾號,除了“共享馬扎”外,還同時有其他項目的介紹和推廣。有專家表示,“共享馬扎”并不算“共享經濟”,掃碼后顯示的內容也應該有相關部門的審核。
自從“共享經濟”概念火了之后,各種共享產品層出不窮,仿佛只要打著共享的旗號就能站在風口飛一會兒,受到大量資本的青睞。然而,“共享”之路卻困難重重,以“共享單車”為代表,市場上除了摩拜、ofo、小藍單車目前還在 “廝殺”之外,之前曾冒出的一眾共享單車創業公司似乎也安靜了很多。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