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回望來路,深圳創造了世界工業化、現代化、城市化發展史上的奇跡,工業化一直是推動深圳經濟特區迅猛發展的強大動力。
地處特區的深圳市稅務局,不僅見證著這座城市從邊陲小鎮逐漸成長為工業強城,更以稅制改革、稅收征管體制改革助力深圳打造高質量制造業體系。
“天時地利人和”成就“深圳奇跡”
“1983年,我剛來深圳的時候,我們公司還是900平方米的廠房、十幾名員工的小作坊,到現在成為全球知名的床墊生產企業,離不開各項稅收優惠政策。”
時隔30余年,說起當年的創業之舉,雅蘭床墊負責人施文遠記憶猶新。他表示,在特區建設早期,稅制改革的紅利就為雅蘭床墊帶來發展利好,幫助企業一次又一次地沖破瓶頸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乘風破浪。
特區之所以“特”,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深圳成立之初實行特殊的稅收優惠政策,這得力于1980年批準通過的《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
“特區的三資企業所得稅減按15%征收,還可享受兩免三減半、三免四減半等所得稅的優惠政策。”李水連回憶說,稅收優惠政策給企業節約了資金,使那些資金并不寬裕的人也敢于創業了。
政策紅利還吸引了全球工業資本涌入,麥克維爾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進入中國市場并扎根深圳。
“早些年來深圳發展的制造業企業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政策好、活力足,人們精神振奮,一片欣欣向榮。”有著十幾年工作經驗的麥克維爾財務部稅務主管劉權章說,“我從2003年進入公司就聽前輩們說,麥克維爾的發展和稅制改革同步。”
從1992年落戶深圳,20多年來,麥克維爾走上了穩健的發展步伐,其在中國的業績更是從2017年開始連續3年穩居市場前列,累計貢獻稅收20多億元,成為龍崗區的重點納稅企業。
涉外稅制的建立和優惠政策的實施,仿佛給企業“加滿了油”,雅蘭床墊、麥克維爾等一大批外資工業企業的活力得以迸發,企業坐著“快車”、踩著“油門”,在特區大道上風馳電掣、迅速成長,同時也打響了深圳作為世界工廠的名氣。
在稅收政策的扶持下,深圳工業也為下一輪發展鉚足先機。從1994年分稅制改革以來,深圳在全國統一稅法的前提和中央支持下,保留了一些地區優惠政策,并通過這些優惠大力扶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2007年,通過“統一稅法、公平稅負”,稅收助力營商環境的優化,推動深圳工業向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