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要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成為創新的一極,歸根結底是要培養出能為某一科學領域發展,甚至為人們認知世界、改造世界‘扣動扳機’的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常務副校長丁奎嶺如是說。
“原始創新建立在人類的好奇心和真正的熱愛之上,并要有深厚的底蘊積累?!敝袊こ淘涸菏俊⑸虾=煌ù髮W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院長寧光比喻道:“沒有千千萬萬個在馬路上踢球的孩子,就很難出現一支好的足球隊?!?/p>
從跟隨、并跑到領先,人才是時代發展的“關鍵詞”。在中國科技邁向原始創新的階段,上海有何底氣在完善創新生態、打破制度桎梏、培養聚集科創人才等方面率先突破,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
在輝瑞中國研發中心總經理陳朝華看來,良好的創新生態是吸引和涵養人才的重要力量。
“輝瑞2005年在上海設立了在華首個研發中心,從易入手的職能性部門開始,如今正在向做原研創新穩步推進,”陳朝華說,“這正是基于中國擁有學習能力、背景知識都特別好的人才資源,經過培訓和梯隊式傳授,能夠迅速成長?!?/p>
而隨著中國研發中心深入參與輝瑞全球的原研創新工作,大批研發人員得以積累了創新藥研發及臨床試驗的經驗和能力,而這種知識能力的產出還帶動了更多中國臨床試驗合作者的進步,“為國內創新藥研發輸送國際水平的高質量研究者及研究團隊”。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研究員蔣華良亦認為,良好的產業生態會反哺科研的進步。“企業在產業驅動下有能力聚集科研人才,投資設立研究機構或展開合作,促進基礎研究的進步,同時也可進一步深入高校的人才培養環節,以合作開展面向前沿產業的研發試驗等有目標地培養人才?!?/p>
事實上,企業不僅是吸引人才的“磁石”,也可通過創新的機制成為留住人才的“蓄水池”。
科創企業芯原微電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戴偉民對此頗有心得?!拔覀冇?0%的銷售額在海外,但80%的員工、95%的研發人員在中國?!贝鱾ッ裾f,通過全民持股的公司制度以及人性化的管理,員工離職率始終低于5%?!皩⑷瞬?、研發留在國內,也是將發展的主動權握在了手中?!?/p>
上海科創辦執行副主任彭崧對此十分贊同?!笆紫葢膭钇髽I充分發揮市場化行為的作用,以提高研發效率、使用股權激勵等措施吸引和留住人才,政府則會在如完善科研經費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多層次的住房體系等環境建設上予以支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