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房不易,焦慮難減。”長此以往,城市能留住誰?城市活力如何維持?
對此,深圳拿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2018年至2035年,籌建100萬套租售價格為市場價3成至6成的公共住房;財政出資1000億元,組建一家專職籌建公共住房的國有獨資企業——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人才安居集團”)。
成立四年多來,人才安居集團通過挖掘存量土地和存量用房探索破解“地少”問題,通過創新融資模式等破解“錢緊”問題,已籌建超過12萬套公共住房。
推動住房改革 專職國企應運而生
作為一線城市,深圳的房價讓不少在深打拼的奮斗者“望樓興嘆”。
而早在2010年,深圳就啟動了人才安居試點工作。十年來,深圳的人才安居政策,經歷了一個大跨度的發展,從早期以貨幣補貼租房為主,變為如今以籌建公共住房(公共租賃住房、安居型商品房、人才住房三類住房的統稱)為主和貨幣補貼為輔。
2012年至2016年,深圳先后出臺了安居型商品房、公共租賃住房相關建設和管理暫行辦法以及促進人才優秀發展的若干措施、人才住房制度的若干措施等政策。為了落實深圳市委市政府關于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加快人才住房的籌建進度,2016年6月,深圳市政府出資1000億元成立國有獨資企業——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團有限公司,專職負責深圳市人才住房投融資建設籌集和運營管理。
人才安居集團成立之初,就肩負著重要使命。深圳市住房保障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提出,全市計劃新增籌集建設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指公共租賃房和安居型商品房)40萬套,其中計劃供應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35萬套。
2018年,深圳市加碼住房保障安居工程,在《深圳市人民政府關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供應與保障體系的意見》中提出了更高的目標:到2035年,新增建設籌集各類住房共170萬套,其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總量不少于100萬套,并明確公共租賃住房、安居型商品房、人才住房的租售價格分別為市場價的10%至30%、50%和60%。人才安居集團的職責由原來只負責人才住房籌建拓寬為承擔三類公共住房籌建任務。
隨后,深圳又明確了位于原特區內的限價人才住房項目毛坯房售價處于4萬元至5萬元/平方米區間,最高售價原則上不超過5萬元/平方米;位于原特區外的限價人才住房項目毛坯房,普遍處于2萬元至3萬元/平方米區間,最高售價原則上不超過4萬元/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