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荒牛
“牛”年開局話愿景
開篇語
我們即將迎來農歷辛丑牛年。俗話說“牛馬年,好耕田”,這是辛勤耕耘的年份,“牛”象征著拼搏實干的精神。新征程上,我們更加呼喚這樣的“中國牛”——
做“拓荒牛”,改革創新,構建新發展格局;
做“孺子牛”,心系人民,不斷優化營商環境;
做“開山牛”,敢闖敢拼,加快發展現代產業;
做“初生牛”,踏踏實實,著力強化城市規劃建設管理;
做“實干牛”,苦干實干,推進民生廣州建設;
做“老黃牛”,一往無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做“春耕牛”,敬業奉獻,著力推動綠色發展。
開局多壯麗,奮進正當時。在充滿希望的2021年開啟之際,廣州日報特別開設《“牛”年開局話愿景》全媒體專欄,從小切口、小故事入手,展現廣州“十四五”開篇新氣象。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構建新發展格局,成為中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的重大戰略抉擇。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進行重大戰略部署。
“雙循環”時代,對城市發展而言提出了怎樣的新挑戰?在這一歷史機遇期,廣州承擔著怎樣的新使命,有何新擔當、新作為?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備受關注的廣州“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于近日出爐。“十四五”期間,廣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省會城市和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核心引擎,將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為全省打造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綜合門戶樞紐:未來五年將推進交通樞紐聯動
大城市要有大城市的樣子。
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考驗著一座城市的城市能級及輻射帶動作用,越是樞紐城市,越具有帶動力和聯通性,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流動也將更加高效,自然創造更大價值。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當前,2020年,白云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4376.8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75.9萬噸,成為國內客流最大、起降航班架次最多的機場。在全球疫情仍然肆虐之時,世界經濟幾乎陷入停滯,跨境商務活動幾近停止,白云機場的這份“成績單”,宣告了中國經濟強大的內生動力,也成為廣州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底氣之所在。
廣州南站及周邊環境
今后五年,提升城市綜合門戶樞紐功能,廣州更強調“綜合”二字,不僅在打造四通八達的交通樞紐,而且著眼于高端要素的集聚與輻射,推進交通樞紐的聯動。從完成白云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構建以白云國際機場為核心的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到構建廣州火車站、廣州東站、廣州白云站“三站一體”中心組合樞紐,推動高鐵進中心城區,再到建設推進數字港與空港、海港、鐵路港聯動,優化升級多式聯運,建設更高水平的國際現代物流中心。
擴大內需: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構建新發展格局,擴大內需是戰略基點。
地處廣州傳統中軸線的北京路,曾一度被人們認為已經“老去”,鮮有符合年輕人消費習慣的消費場所。經過一年的改造提升,北京路在2020年9月底重新開街,隨之成為熱門的旅游打卡地。去年國慶、中秋“雙節”期間,北京路商圈總人流量超400萬人次,營業額超6億元,同比增長160%。
臨近今年元旦,北京路商圈更是放出大招,不少商家試水“24小時不打烊”或延長營業時間。
從改革開放初期的燈光夜市到如今的“24小時”商圈,廣州這座城市總能在夜晚展現出自己獨特的魅力,濃郁的煙火氣也成為許多人愛上這座城市的理由。
“十四五”期間,廣州提出要分類優化提升高端時尚商圈、都市文旅商圈、專業展貿商圈,建設天河路商圈、北京路商圈、長隆萬博商圈等一批國際消費示范區,改造提升上下九商圈,加快創建國家夜間經濟集聚區,推動實體商業創新發展。
數字賦能,線上消費讓廣州市場釋放出更大的潛力。“十四五”期間,廣州還要大力發展新消費新模式新業態,創新發展線上經濟和無接觸交易服務,拓展城鄉消費市場。
國內國際雙循環:為服務新發展格局贏得戰略主動
構建新發展格局,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
2020年6月13日,長沙地鐵6號線B部分PPP項目合同正式在長沙簽訂,負責實施該項目的長沙穗城軌道交通有限公司也在當天掛牌成立,標志著廣州市與長沙市在開展軌道交通發展戰略合作上邁出重要步伐。北京時間2020年10月25日下午4點,隨著啟動推桿被拉動,巴基斯坦拉合爾市軌道交通橙線首發列車準時鳴笛,標志著這條由廣州地鐵聯合體運營維護的巴基斯坦第一條地鐵線正式開通運營。
一內一外兩大項目的啟動,不僅是廣州地鐵走出去的一個縮影,讓人們看到“中國有高鐵,廣州有地鐵”,更讓人看到地處中國內外循環連接關鍵點的廣州,在積極參與國內大循環的同時,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對內,大力拓展經濟縱深,加強與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對接;對外,完善內外貿一體化發展體系,協調推進內需和外需、進口和出口、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增強外貿綜合競爭力,實現高質量引進來、高水平走出去。
站在“十四五”新起點上的廣州,將更好地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經濟社會循環,在服務新發展格局中贏得高質量發展的戰略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