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深圳證監局最新獲悉,截至2020年底,深圳共有境內上市公司333家,總市值超過9.12萬億元、總資產近31萬億、凈資產超過4萬億。其中,總市值位居全國第二。
如今,上市公司已成為深圳經濟高質量發展“火車頭”。
來看一組具體數據:
“十三五”期間,深圳轄區新增IPO近130家,實現融資超過1300億元;
深圳企業通過境內資本市場直接融資近1.8萬億元,是“十二五”同口徑融資的2.8倍;
深圳上市公司完成重大資產重組52家次,涉及交易金額3400多億元,較“十二五”期間分別增長36.8%和200%。
深圳證監局公司監管一處處長周勛表示:“特別是自股票發行注冊制試點實施以來,截至2020年底,深圳已先后有28家公司通過注冊發行上市,較好地發揮了資本市場支持創新創業,促進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有效結合和高水平循環的優勢。”
深圳上市公司呈現“四多”特點
從行業門類構成上來看,深圳轄區上市公司呈現出“四多”特點:
一是民營企業多,約占轄區上市公司總量的80%;
二是“中小創”企業多,約占轄區上市公司總量的75%;
三是高新技術企業多,約占轄區上市公司總量的70%;
四是制造業企業多,約占轄區上市公司總量的60%。
深圳上市公司協會副秘書長董勝堂認為,目前深圳上市公司已經形成了產業門類齊全、產業鏈條完備、創新能力突出、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產業生態格局。
他表示,從運營發展質量上來看,深圳轄區上市公司也有四個特點:
一是經營情況良好,盈利能力突出;
二是利用資本市場活躍,融資能力較強;
三是研發投入持續加大,創新能力突出;
四是弘揚企業家精神,社會責任意識強。
整體展現出了“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優秀深圳企業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