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的工業大廠中,多個廠區、產業鏈上下游互聯互通;在新興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上,制造業產業鏈被搬到線上,讓做非標制造就像在線購物一樣便利……
可以說,工業互聯網早已進入大發展時代。對于工業互聯網這個必然發生的未來,該從何入手?又該如何擁抱?
去年3月,寶安成為廣東唯一的工業互聯網專項示范基地,其工業互聯網產業實踐進入大眾視野。今年,寶安區委、區政府發布1號文《寶安區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賦能制造業轉型升級的若干措施(討論稿)》(下稱《措施》),從生態構建、平臺支撐、應用賦能、集聚發展、人才培育等5個方面提出十大舉措。
《措施》的發布,向社會各界表達了寶安集全區之力、全區之智支持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的信心和決心。寶安區提出,搶抓“雙區”建設機遇,加快工業互聯網發展,推動制造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提升產業基礎高端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建設高質量發展的智創高地。
優勢
既有雄厚基礎,也是現實需求
工業互聯網被視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基石。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預測,2020年全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增加值規模約為3.1萬億元,對GDP增長的貢獻超過11%。目前,工業互聯網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新基建”重要領域,是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的重要內容。
工業互聯網早已遍地開花。全國各省各市接連宣布跟工業互聯網相關的政策,搶占工業互聯網新風口;石油化工、服裝業、通信業、5G……各行業都在極力推動工業互聯網實際落地,以拔得行業頭籌。
作為深圳的工業大區、產業大區,寶安也不甘落后,奮力與工業互聯網“碰撞”,走出了一條工業互聯網的寶安路徑。其中,這既有雄厚基礎,也是現實需求。
寶安集聚了5萬多家工業企業,制造業在全國乃至全球都占有重要地位,并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基礎網絡,工業區光寬用戶覆蓋率99.1%,5G網絡實現全覆蓋。在寶安區工業前300強中,90%的企業為設備或產品建立了編碼標識信息,智能裝備聯網率達到80%。
此外,強勁的創新動能為寶安工業互聯網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數據顯示,近3年來,寶安區研發投入年均增長超10%;2020年,寶安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957家,總量5842家,穩居全國區縣第二;2020年全區專利授權數總量達53167件,占全市26.3%,連續兩年全市排名第一。
現實需求在于,寶安缺乏龍頭企業,企業規模普遍較小,生產形式、組織方式較為傳統,訂單獲取和議價能力不強的短板依然存在,急需通過工業互聯網整合跨領域生產要素,優化資源配置,加速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發展,打造經濟發展新動能。
強大的基礎,現實的需求,讓寶安率先開始了工業互聯網發展探索的步伐。
2020年3月,寶安區正式獲評工業互聯網專項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與北京、上海、武漢成為全國4個示范基地,且為全國唯一區級示范基地。
同年7月26日,《寶安區工業互聯網發展白皮書》發布,這是全國首個區縣級工業互聯網發展白皮書,寶安區同步推出支持互聯網產業發展的10條專項舉措。
四個月后,2020中國互聯網大會暨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大會舉行,深圳寶安區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工業互聯網)正式啟動,寶安區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綜合二級節點對外發布。
在政策和市場共同發力下,寶安多家龍頭工業企業開啟工業互聯網探索與實踐的步伐,并初見成效,寶安區內已涌現出多個工業互聯網應用場景。
例如,大族激光對200余臺已售設備聯網進行實時數據傳輸,實現設備遠程監控和故障診斷,平均每次服務時間減少至12小時內,一次性故障解決率提升30%;銀寶山新通過搭建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從訂單到收款、從概念到設計、從計劃到交付的全流程閉環管理,設計周期縮短30%,備模時間減少30%,質量問題降低15%,現場操作人員減少25%。云工廠、速加網、黑云科技等一大批工業互聯網平臺迅速成長,為制造業轉型升級賦能。
寶安區工信局對近300家企業的調查顯示,寶安區內企業通過應用工業互聯網等信息手段,平均生產現場員工減少16%、設備綜合利用率提升56%,交付周期縮短28%,采購周期縮短1/4,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4700余家。
不足
部分企業上云意愿不強缺乏豐富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工業互聯網的好處人盡皆知,然而,對于不少傳統制造企業來說,走工業互聯網轉型之路仍面臨諸多考驗。
寶安區政協委員龐文超對區內300家工業企業調研后,形成《以工業互聯網為抓手助力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提案報告。報告顯示:21%的企業對工業互聯網的作用和價值認知模糊,37%的企業仍在初期探索階段,對具體實施方案和路徑較為迷茫。38%的企業上云上平臺意愿不強。
“改造的成本是多少?誰來承擔改造費用?改造完又能帶來多少價值?這是制造企業進行數字化改造所普遍關心的問題。”寶安區某企業負責人認為,企業對成本非常敏感,在收益不明確的情況下,先投入巨大資金承擔改造費用,是許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想要改造卻遲遲不改的原因。
樹根互聯技術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賀東東更是一針見血指出,制造企業一般沒有太多錢做轉型嘗試,“不轉型可能會死,轉型花很多的錢可能會死得更快”。
龐文超表示,即使愿意嘗試,一些工業企業也找不到符合自身需求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和大型服務商。“例如獲取訂單的供需對接平臺,提供云化軟件、云化系統的應用平臺等。工業企業針對企業痛點作出轉型探索,卻找不到工業互聯網服務商提供性價比高、針對性強的解決方案。”
此外,復合型人才緊缺,金融機構支持力度低也是一大問題。龐文超發現,全區信息產業基礎人才存量不多,既懂工業又懂信息化的工業互聯網復合型人才更是緊缺。
賀東東曾指出,有了數據,金融機構可以像螞蟻金服或京東白條那樣,對制造企業的“信用”進行實時評估,滿足企業快速融資的需求。但在寶安,由于工業互聯網還屬于新興領域,大多數金融機構仍未開發相關產品和服務,支持力度低。
對此,速加網創始人、CEO田雪峰曾提到,工業互聯網的兩端,一端是成本和效率,一端是訂單,至少要解決二者其一才能真正吸引企業主動進行數字化轉型,這是寶安發展工業互聯網下一步要解決的問題。
機遇
工業互聯網發展進入新階段
工業互聯網正在成為驅動我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動力,不但工業數字化在加速推進,工業數字經濟也呈現加速增長的態勢。
業內專家認為,目前工業互聯網已經進入快速擴張階段,我國在政策上一直不斷構建和完善工業互聯網的體系。不僅如此,國家對工業互聯網建設的推動和支持力度在不斷加大。
2020年3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出臺《關于推動工業互聯網加快發展的通知》,提出6方面20條舉措,為我國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提供行動指南。同年7月,發布《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2020年工作計劃》,提出提升基礎設施能力等10大任務類別54項具體舉措。
進入2021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繼續加大支持力度,印發《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明確將開展網絡體系強基行動等11項重點任務,工業互聯網發展進入新階段。
“未來是泛工業時代,生產、生活所涵蓋的行業都將由工業互聯網重構。應對‘不確定性’的新常態,企業必須擁抱工業互聯網。只有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中國企業才能變中求勝。”海爾集團首席品牌官王梅艷也如此定義工業互聯網未來。
可以說,工業互聯網已是大勢所趨,讓企業未來充滿想象空間。在工業互聯網先走一步的寶安,也在2021年對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提出了更好要求。
寶安區六屆六次黨代會報告提出:要加快工業互聯網賦能制造業轉型升級。從“政府、企業、平臺”三個維度推動工業互聯網建設,做強標識解析綜合二級節點,加快國家級工業博覽館規劃建設,打造國際總部+工業互聯網產業集聚區。鼓勵大型制造企業建成裝備、電池、模具等3個行業級節點,支持中小企業加快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開發“云制造”等典型工業應用場景。抓好工業互聯網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機床裝備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創新中心等項目建設,推動2000家企業上云上平臺,打造工業互聯網生態。
這些目標如何實現?寶安區委、區政府將1號文定為《寶安區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賦能制造業轉型升級的若干措施(討論稿)》(下稱《措施》)。
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兩化融合所數字化轉型部副主任蔣昕昊看來,《措施》契合工業互聯網發展重點方向,一方面彰顯了寶安區領導對當前產業發展形勢的準確預判和把握,另一方面也展示了寶安區工業轉型升級,助推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決心。
路徑
三個維度推動工業互聯網建設
作為寶安2021年發展工業互聯網的第一張王牌,《措施》有何特別之處?將如何引導寶安接下來的工業互聯網方向?
縱觀《措施》,可發現其聚焦于寶安區工業互聯網發展基礎、現狀及急需突破的關鍵點,提出了十大舉措,從“政府、平臺、企業”三個維度推動工業互聯網建設。
企業愿意試水,但找不到符合自身需求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那就在供給側方面,大力培育工業互聯網平臺服務商。
《措施》提到,培育行業性工業互聯網平臺。支持制造業龍頭企業、互聯網企業、行業協會面向電子信息、電氣機械等優勢產業,打造細分領域行業性工業互聯網平臺,力爭2021年打造1個百億級交易額的大型平臺。
建設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支持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面向特定技術領域,圍繞特定工業場景和前沿信息技術,建設技術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為制造業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賦能。
鼓勵區制造業企業、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云服務商、電信運營商等建設跨行業、跨領域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支持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機構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創新推廣中心。
有了平臺只是第一步,對于不敢嘗試數字化轉型,短期內效率提升的獲益不能覆蓋投資成本的企業,也要設法引導他們應用工業互聯網,在需求側方面讓他們通過工業互聯網來賦能制造業轉型升級。
對此,《措施》提出支持制造業企業上云上平臺。引導企業圍繞研發設計、生產管控、經營管理、工業設備服務等關鍵環節,部署應用低成本、模塊化的云化軟件和系統,提升數字化、信息化水平。2021年,力爭新增2000家制造業企業上云上平臺。
引導企業接入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開展關鍵產品追溯、供應鏈管理、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創新應用,助力企業進一步提質增效。對標識注冊量超100萬條且月均解析量超10萬次的企業,給予10萬元獎勵。
在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高端模具等重點產業培育應用標桿企業,帶動區內企業廣泛應用工業互聯網。鼓勵企業探索“5G+工業互聯網”應用場景開發建設,打造“5G+工業互聯網”應用示范標桿。2021年,遴選10家工業互聯網應用標桿企業,對入選企業給予100萬元獎勵。
發展工業互聯網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專業人才的培養。工業互聯網需要的是既具有數據思維又懂企業生產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只有通過專業的培養,才能保證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整個產業發展。
《措施》提到,首先是要加大工業互聯網產業人才培養力度。面向制造業企業、工業互聯網企業,聯合高校等開展工業互聯網先進技術和運營管理培訓。2021年,培養工業互聯網企業技術人才1000名、高精尖人才30名;認定2家面向工業互聯網應用企業的實訓。
其次是多渠道引進工業互聯網產業人才。鼓勵區內工業互聯網企業參與“名企高校行”等招聘活動,年內組織100家工業互聯網企業通過“線上線下”公益招聘平臺招引人才。2021年,引進工業互聯網基礎人才1000名、高層次人才50名。
再次是強化工業互聯網產業人才服務保障。制定完善人才政策,將工業互聯網產業人才納入寶安區高層次人才認定體系,加強對工業互聯網高層次人才在獎勵補貼、子女入學、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