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開的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四次會議上,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工業大學教授李靜關注到養老行業人才缺乏的問題,向大會正式提交了《關于促進北京市職業高中養老專業人才培養,持續供給社會養老需求的議案》。
“2015年至2019年,北京市60歲及以上常住人口總量從340.5萬人上升到371.3萬人,增長30.8萬人。”李靜告訴記者,人人都會老、家家有老人,養老需求很大,但是調研中發現,養老服務人才總體還是少,尤其是具備專業知識的養老服務人才。
北京欣辰榮獲首批老年照護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試點項目(社會人員)培訓基地,得利于其豐富的教學資源和經驗。欣辰發揮工匠精神,助力老年照護人才梯隊的建設。
破解養老行業專業人才缺乏難題,李靜建議要大力發展養老專業職業教育,不僅要擴大生源,還要暢通渠道,吸引更多優秀教師“轉型”沉穩給養老專業專職教師。
現狀:養老專業招生“叫好不叫座”
2019年5月,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大學生養老服務行業就業意愿調查分析報告(2019)》顯示,高職高專是養老服務高等教育的主體。然而,高職高專的招生情況并不樂觀。
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民生福祉系主任王建民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該專業招生“叫好不叫座”,社會需求量很大,家長、學生很關心,學校也很重視專業發展,但每年招生人數并不多。
“2015級16人,2016級20人,2017級23人,2018級10人,2019級20人,2020級23人。”北京市勁松職業高中校長張晶京提供的該校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的招生數據,證實了這一點。
北京市勁松職業高中建于1983年,是北京市第一所獨立設置的職業學校,也是國家級重點職業高中。為了響應政府發展養老專業人才的號召,該校于2015年首次開設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并啟動招生。“我們學校是北京首批設置養老專業的職業院校之一,但是也面臨招不到學生的問題。”張晶京表示。
專職教師緊缺
事實上,在養老專業人才培養方面,缺少的不只是學生,還有老師,尤其是專職教師。作為近些年新開設的專業,養老專業并沒有完全對口的教師,一般都是社會工作專業等其他領域的老師負責。
記者了解到,在北京市勁松職業高中教授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的,只有四位專職教師。“這4位專職教師中,只有1位的專業和養老相關,是社工專業的。其他三位都是‘轉型’的,就是學校專門送去培訓相關課程之后,再回來教學生。”張晶京表示,“養老行業從業人員需要學會的知識和技能其實很多,比如醫療知識、護理知識、溝通技巧等等。要上的課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