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津冀,“人才共享”早已成為一種常態,實現三地發展理念的碰撞和交互。2015年,北京、河北組織部門聯合出臺《關于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進一步推進京冀干部人才雙向掛職的意見》,連續五年每年互派100名干部雙向掛職交流,包括諸多局級干部。
在努力打造京津冀協同發展試驗示范區的“通武廊”(北京通州、天津武清、河北廊坊),2015年,以人才為突破口,三地建立了人才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簽署了區域人才合作框架協議;2016年,三地共同推出人才綠卡、鼓勵企事業單位間科研人員雙向兼職、實行高端人才柔性引進等10多項先行先試政策;2017年三地又簽署了推進通武廊戰略合作發展框架協議。
在京津冀,“人才共享”也成為協作扶貧中“真金白銀”的重要組成部分。北京、天津與河北張承保地區28個縣(區)建立扶貧協作機制,近五年來,京津兩市除了向受援地區累計投入財政幫扶資金62.85億元,實施項目2356個,引導373家企業投資300.46億元之外,還選派掛職干部和技術人才2367人。
在京津冀,“人才共享”更突破了諸多限制流動的壁壘。目前,京津冀已實現在國家設定的職稱系列、等級范圍內的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資格互認,專業技術人才在三地流動過程中的職稱晉升、崗位聘用、人才引進、培養選拔、服務保障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此外,三地還實現了人力資源市場從業人員資格互認。
在京津冀,“人才共享”正在使整個區域成為創新高地。根據《京津冀人才一體化發展規劃(2017—2030年)》,2030年,京津冀將基本建成“世界高端人才聚集區”,包括全球高端人才延攬計劃在內的13項重點工程正全力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