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的感受最敏銳。創業密度已成為觀測營商環境的“晴雨表”。
據深圳市企業注冊局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月,我市新登記商事主體41160戶,同比增長11.9%。截至1月底,全市累計共有商事主體361.4萬戶,同比增長9.6%。全市每千人(按市統計局公布的深圳市2019年常住人口1343.88萬人計算)擁有商事主體268.9戶,擁有企業170.2戶。深圳創業密度已連續7年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
從身邊的小發明,到上天入海的高精尖技術,深圳企業均有涉足。華為、騰訊、比亞迪等知名企業在這里誕生、成長、壯大,多如繁星的中小企業在這里如魚得水。深圳,已發展成為名副其實的“創業之都”。
營商環境佳企業“遍地開花”
“深圳有著最適合創業者發展的土壤。”中美創投創始人胡浪濤感嘆道。
中美創投設有深圳、北京、美國硅谷3個分部,致力關注中美兩地新興產業,陪伴企業全生命周期成長。其中,71%以上的公司拿到后續融資,甚至已經登陸資本市場。胡浪濤的公司設在南山區深圳灣創業投資大廈,大廈內的創投資金規模達數千億元,為深圳創新創業者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成為深圳創投行業的核心“發動機”。在創投大廈,可實現創業投資資本與小微創新企業、創業項目、創業者無縫對接,做到創新、創業、創客、創投“四創聯動”。
胡浪濤的深圳創業故事不是個案,很多經營者跟他有著共同感受:深圳吸引企業的魅力源泉之一,是優越的營商環境。
自2003年5月深圳市政府發布《關于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以來,深圳幾乎每年都會出臺針對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的扶持政策,財政補貼以及融資擔保等金融扶持手段也不斷完善、加強。
深圳推出多項改革,不斷優化政務服務水平。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是其中一項率先在深圳啟動,并在全國鋪開的改革。作為優化營商環境改革領導小組的成員單位之一,市市場監管局率先實行全流程網上辦理、實行“開辦企業一窗通”“三十證合一”等改革。最近,深圳再次對《深圳經濟特區商事登記若干規定》進行修訂,在促進個人靈活就業、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提升商事主體注銷便利度等方面進行創新改革,著力減少行政審批,提高服務水平,創新監管方式,不斷降低投資創業的制度性成本。這些舉措吸引更多企業落戶。
南山區是深圳高新頭部企業落戶最多的地方。南山建設用地十分緊張,但“豪氣”地規劃建設了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留仙洞總部基地等六大重點片區,將“壓箱底”的成片土地全部用于產業發展和企業總部建設。如今,這些片區的企業活力四射,像一串珍珠鑲嵌在南海之濱。
在南山區,企業正在向高質量發展,不僅受到國內創業者的追捧,也受到外商的肯定。數據顯示,今年1月,新登記外商投資企業主要集中在南山、福田和龍崗,3區新登記外商投資企業占全市的75.8%,南山區的新登記外商投資企業最多。
不僅是南山區,我市各區發展各有特色,為大量初創企業尋找落戶的最優之地提供了選擇。據企業注冊局副局長賴麗英介紹,今年1月份,全市85.4%的新登記主體集中在5個區,按新登記主體數量從高到低依次為:寶安(9203戶)、龍崗(7287戶)、福田(6618戶)、龍華(6569戶)和南山(5463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