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統計局公布了今年1-2月份全市主要經濟數據,深圳主要經濟指標同比呈現大幅增長。扣除低基數影響后,各項指標增勢平穩,處于合理區間。從經濟恢復態勢、各項要素支撐、政策支持來看,全年深圳經濟有基礎、有條件保持持續恢復的狀態。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1.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7.6%,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6.2%,全市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41.8%……
深圳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優于國內。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區域發展規劃研究所所長劉祥認為:“深圳作為超大型城市率先經歷住了疫情的考驗,深圳經濟韌性強,經濟結構優,能夠在受到沖擊后實現快速反彈,此外,深圳在疫情期間一系列政策為經濟恢復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低基數效應背后 經濟總體處于恢復進程中
從發布的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來看,今年1-2月同比指標確實呈現了大幅增長。為了更客觀準確地把脈經濟運行,統計局特意將今年1-2月的數據與2020年同期、2019年同期分別對比,并引入了新的指標“兩年平均增長”。
由于去年基數的大幅度下降,而顯著抬高了今年1-2月的同比增速,主要是去年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全市上下停工停產阻擊疫情導致各項經濟指標直線下滑。兩年平均增長可以剔除低基數的影響。
以工業生產為例,1-2月,全市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1.3%,比2019年同期增長15.2%,兩年平均增長7.3%,平均增速高于2019年全年增速。從這些數據綜合來判斷,深圳工業生產增長加快。
就地過年疊加外需等促使深圳工業生產走強
深圳工業生產增長加快,背后是各主要工業行業增長較快疊加而成。數據顯示,1-2月全市39個在產大類行業中,除4個比重不足0.2%的小行業外,其余35個行業均實現同比正增長,前10大行業增速均超過25%。
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兩年平均增長6.7%;裝備制造相關的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兩年平均分別增長9.0%、13.9%和17.5%。由此可以看出,高端技術產品制造類增長明顯,深圳工業結構持續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