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生態保護、新能源發展、傳統產業向新產業轉型,在多個發展領域中,我省科技力量發揮出巨大的作用,近年來,我省科技創新工作成就矚目,全省省級財政科技投入15.54億元,社會資本科技投入1145億元,為我省生態保護、新能源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尤其為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技術保障。
破解“黑土灘”治理難題
在三江源生態保護中,我省科技發揮了巨大的力量,繁育出三江源生態治理適宜草種,研究提出祁連山區天然草地保護與利用及退化草地修復技術新模式,明晰了“黑土灘”草地形成過程,破解了三江源地區“黑土灘”治理難題,建成了青海湖流域水資源系統動力學模型,提出了水資源優化配置方案和利用技術。
推動新能源新材料發展
在新能源領域,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850兆瓦水光互補并網光伏電站;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玉樹曲麻萊離網光伏電站;德令哈10兆瓦塔式太陽能熱發電站順利并網發電。在新材料領域,新型高電位鎂合金等系列產品的研發試制,構建了從礦山、硅鐵、原鎂到鎂合金及各種擠壓型材的完整產業鏈。鋰電池上下游產業鏈、藍寶石晶體生產等關鍵技術的攻關,開發出國內先進的鋰電池、藍寶石、電解銅箔等新材料產品。在特色生物領域,地黃提取純梓醇技術取得突破,為我省自主研發治療糖尿病的國家一類新藥奠定了基礎。攻克了沙棘、白刺、枸杞等漿果資源開發和高純菊粉和低聚果糖、冬蟲夏草菌絲發酵等產業化關鍵技術,促進了我省特色生物產業規模化發展。
為傳統產業轉型提供支撐
重點攻克了高鎂鋰比鹽湖鹵水提鋰工藝、水氯鎂石制金屬鎂、水氯鎂石氨法制備氫氧化鎂等資源開發關鍵技術。攻克了難開采固體鉀礦技術和低品位難開發固體鉀鹽浸泡式溶解轉化技術等鉀鹽高效利用技術,實現了“再造1個察爾汗鹽湖”。柴達木盆地油氣地震勘探技術難題的突破,使青海油田新增油氣儲量2.8億噸,為建成千萬噸級油氣田奠定了基礎。研制開發了具有國際國內先進水平的數控重型臥式車床系列、數控軋輥機床等12種高新技術產品。“青重牌”車輪車床、重型臥式車床系列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分別達到80%、60%。成功研制出世界上首臺具有擠壓模鍛功能的680MN壓機,并擠壓出長度為世界第一的P91無縫鋼管,對提升我國大容量超臨界和超超臨界發電機組裝備水平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