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來,北京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新發展理念,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全面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全市經濟實力進一步提升,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新興動能加快成長。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北京市“回顧‘十三五’ 展望‘十四五’”系列新聞發布會經濟發展專場。會上,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北京市統計局等相關負責人介紹了北京市“十三五”時期的經濟發展情況,以及對“十四五”的展望。
經濟實力躍上新臺階
“十三五”時期,北京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經濟實力繼續增強。
經濟總量超過3.5萬億元。2018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邁上3萬億元新臺階,2019年進一步擴大到35371.3億元,是2015年的1.4倍(按現價計算)。“十三五”前四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年均增長6.6%。
經濟發展水平繼續提高。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由2015年的11.5萬元提高到2019年的16.4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四年間年均增長6.7%。
經濟結構持續優化
“十三五”時期,北京市加快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和需求結構持續優化,產出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進一步提高。
產業高端化趨勢明顯。農業生態功能繼續增強,都市型現代農業加快發展。2019年農業生態服務價值中生態與環境價值占比為57.2%,比2015年提高5.3個百分點。工業中汽車、電子、醫藥行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接近4成,集成電路、智能電視、液晶顯示模組產量比2015年成倍增長,工業機器人、民用無人機等產品從無到有。2019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83.5%,高于2015年1.9個百分點;其中,金融、信息服務、科技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占第三產業的比重持續提高,2019年為76.7%,高于2015年3.2個百分點。在服務型經濟發展中,服務貿易伴隨北京試點實施服務業擴大開放,發展動力進一步增強。2019年全市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達到1605億美元,與2015年相比,年均增長5.4%,其中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出口比重由13.4%提高到2成以上。
需求結構優化升級。消費主導地位更加突出,全市消費率提高到6成以上。市場總消費持續擴大,2017-2019年年均增長7.9%,其中服務性消費年均增長11.3%,發揮了重要帶動作用;2019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063.7億元,是2015年的1.2倍。固定資產投資更加聚焦基礎設施和高技術產業。2019年基礎設施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33.1%,其中交通運輸、公共設施管理、能源領域占比合計超過8成,促進了城市建設、公共服務水平提升和民生改善;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占制造業投資的比重由2015年的32.6%提高至2019年的54%,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
發展效率進一步提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技術與管理創新以及勞動力素質提升促進了產出效率提高。全市社會勞動生產率從2015年的21.2萬元/人提高到2019年的28.2萬元/人;能效水平穩居全國省級地區前列,2019年萬元GDP能耗為0.23噸標準煤,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十三五”前四年累計下降16.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人均創收27萬元,比2015年增長57.9%;規模以上第三產業法人單位人均創收222.9萬元,增長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