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動能帶來新的發展勢能,全年賽程近半,工業經濟作為全市經濟發展的“壓艙石”,總體保持了去年下半年以來的持續回升向好態勢,縱向比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大幅“高開”,但“高開”中仍有提升空間。
如何穩住存量、做好增量?
一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后,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在迅速領會傳達會議精神的同時,局長吳燕帶隊走訪企業、園區,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優化營商環境,接續發展勢頭,護航增長動能。
企業運行質量就是經濟發展質量。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表示,接下來仍然要密切關注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變化對全市產業發展帶來的影響,切實增強分析研判工作的預見性和指導性,“尤其關注橫向數據的比較以及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在省內的排名情況”,持續開展重點監測企業月度預期性問卷調查,及時掌握企業訂單存貨、產品價格、資金、經營預期等情況。
項目是產業發展的“牛鼻子”。
項目不僅要落下來,還要抓緊建設不放松,加快推進達產見效。吳燕表示,針對今年大項目少、投資下降的現狀,市工信部門在協同各地區各部門抓好在建項目的同時,將更大力度推進簽約項目落地開工,全力擴大工業有效投入。“主要辦法落實大項目跟蹤清單,落實重點工業投資項目建設跟蹤推進工作機制,重點做好5億元以上重大項目和省以上重點工業項目的跟蹤推進。全力推進項目快建設、快投產、快達效,盡快轉化成工業經濟新的增長點。”吳燕說。
培育產業地標、龍頭企業依然是“重點中的重點”“優先中的優先”,“加快培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實施‘105’工程,著力打造10條優勢特色產業鏈(集群),重點培育物聯網、集成電路、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材)、云計算和大數據、‘兩機’等5大產業地標。”吳燕表示,同時深化鏈上與頭部企業合作,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接下來我市工業經濟要借科創聚力,融入區域一體化發展。深度對接太湖灣科創帶建設,用好太湖實驗室、太湖灣科創帶創新發展基金等各類資源,切實推動重點先進制造業集群布局、重大創新載體平臺建設與太湖灣科創帶建設相融合。大力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積極鏈接滬寧杭資源,舉辦物聯網、節能環保、汽車零部件等重點產業配套對接活動。
吳燕表示,接下來要更加主動承接上海產業溢出;創新產業協同模式,探索采取共建園區、共建開放性創新平臺等方式,推動產業鏈布局聯動;全面融入蘇錫常一體化,做好蘇錫常首臺套互認工作,推動蘇錫常在更多領域實現標準互認、技術互通、資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