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對開放、對創新是抱著全力支持的態度”,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侯毅的這番話,或許很好地解釋了他的底氣何來。
的確,自2020年4月上海官方發布了關于促進在線新經濟發展行動方案一年來,一批科技創新含金量頗高的在線新經濟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涉及教育、醫療、交通、文娛、生鮮零售等各行各業,為“后疫情時代”的上海提供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創新企業和新型業態的出現,很多前所未有的營商問題隨之浮出水面,也對政府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將“全力支持”落到實處,考驗著官方的智慧。
“從政府角度而言,我們希望更多地為創新企業提供陽光雨露,打造更優的營商環境和更審慎包容的監管政策,使在線新經濟企業有創新空間,能快速發展。”上海經信委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處處長裘薇說。
她舉例說,如針對一些比較微小的問題,會采取首次免罰制的方式,予以一定的探索空間;同時,面對當前互聯網經濟中存在的大量靈活就業的新現象,上海也在探索監管方面的制度創新,希望在如注冊制度等方面予以一定的突破。
效果是明顯的。去年,來自湖南的“流量經濟代表”李佳琦,就因符合上海的特殊人才落戶政策成功拿到上海戶口。今年,作為上海市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李佳琦在17日開幕的2021年上海信息消費節上,成為在線新經濟企業代表,領誦了《信息消費上海宣言》,承諾將在全力維護產品和服務質量安全、切實保障消費者權益、抵制平臺不正當競爭行為等多方面發揮企業優勢,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助推信息消費升級。
上海高校和科技企業云集,再加上有李佳琦這樣在線新經濟領軍人物的加盟,讓它在這一輪新經濟浪潮中能夠緊握機會不放。此外,上海有著豐富的應用場景,無論是在經濟治理,還是在日常生活方面,都能為企業創新提供廣泛的實踐應用,也被裘薇視為發展在線新經濟的不二良機。
今年,在在線新經濟的基礎之上,上海進一步提出城市的數字化轉型,這也是脫胎于前者的一個大膽構想與更高要求。
“在線新經濟其實是在科創策源和高端產業競爭之間,構筑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結合點”,常年跟蹤這一領域的上海財經大學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勞幗齡說。去年,在線新經濟對于疫后上海經濟的復蘇來說是一個重要抓手,它為恢復生產生活的生氣,賦能技術場景,促進城市產業轉型找到了重要的發力點。在發力的過程中,上海強化了科創中心的策源功能,希望在產業升級的同時,發揮部分高端產業的引領作用。
在勞幗齡看來,在線新經濟和上海隨后提出的“五型經濟”(即創新型經濟、服務型經濟、開放型經濟、總部型經濟、流量型經濟)一脈相承,是上海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載體。不過她也坦言,創新型企業的培養、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都需要時間去磨練”。她鼓勵企業跨界,呼吁寬容試錯,提議為在線新經濟企業留下足夠的空間。
持相同觀點的還有裘薇。她表示,為鼓勵信息消費的進一步發展,上海將針對在線新經濟呈現的新特點發布相關支持政策,“目前相關政策正在醞釀中,會積極探索一些制度上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