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新技術企業正在加快“南飛”的節奏。
高新企業認定網的數據顯示,近四年從北京遷出的高新技術企業多達673家,平均每年170家左右。
北京之外,我國高新技術企業遷出最多的TOP5城市還有太原(81家)、上海(47家)、深圳(43家)和大連(37家)。
這些企業都到了哪里?
據分析,遷出北京的企業只有5%留在京津冀,52%選擇了南京。上海的企業則更傾向于蘇州、南京等周邊城市,選擇留在長三角。
數據顯示,近四年我國高新技術企業遷入最多的TOP4城市包括南京、徐州、蘇州和海口,分別遷入企業504家、189家、115家、91家。
值得注意的是,這不是簡單的注冊地遷移,而是注冊地、辦公地和稅務關系一并整體搬遷的行為。
趨勢很明顯,我國高新技術企業正從北方城市向長三角、珠三角和海南轉移。
從統計來看,江蘇無疑是這一趨勢的最大受益者,四座遷入高新技術企業最多的城市中,有三座位于江蘇。
北京向來是高新技術企業的高地。2018年數據顯示,截至當年年底,北京實有企業中科技型企業55.34萬戶,占全市實有企業數量的33.4%。
事實上,企業遷出北京的現象并不新鮮。公開資料顯示,2010年后就已經有不少企業開始走出北京,落戶在長三角等地。
官方數據顯示,2018年北京有780家企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270家)外遷它地。其中,27%留在河北、天津,38%遷往浙江、廣東、湖北、江蘇四省。
比較典型的如商業航天。
從2016年起,藍箭航天陸續在西安、湖州等地進行布局。其他如九天微星、銀河航天、國電高科、航天馭星、星河動力等,也都先后南下,落地在長三角、珠三角、海南、西南等地。
高新技術企業南下,即有成本的考慮,也有業務的需求。
但在其背后,地方政府招商引資工作是關鍵推動力,各類優惠政策對高新企業有著極大吸引力。備受高新技術企業青睞的南京,在這方面下足了功夫。
今年2月,南京發布了2021年版《南京市優化營商環境100條》,這是南京從2018年以來第三次發布優化營商環境100條。
在改善營商環境方面,南京的新版“100條”有很多創舉,包括專門提出定期發布南京 “機會清單”、建立“南京合伙人”制度、試行企業經營范圍全類登記制和企業“休眠”制度等,其中8條舉措全國首創、46條國內領先。
與此同時,南京還專門跑到北京、上海、深圳等重點城市進行專場招商。比如近期:
7月,南京在上海舉辦總部經濟招商會,當場簽約自動化科技、人工智能、綠色能源等11個產業項目;
4月,在深圳進行專題招商,現場簽約27個項目;
去年12月,在北京舉辦專題招商月活動,現場簽約30個項目。
官方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南京累計實際利用內資1750.4億元,全市億元以上簽約項目已達1457個。
南京今年的招商目標是“實際利用內資2000億元”,上半年該目標已完成88%。
此外,在長三角、珠三角之外,海南正成為下一處投資熱土,大量高新技術企業開始“下海南”。
數據顯示,2020年,海南新增企業總數15.6萬家,同比增長114%,總部企業累計入駐64家。
來源 騰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