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生JLABS、微軟人工智能和物聯網實驗室、大飛機創新谷……近日,首批20家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在上海浦東新區亮相。從專注自身發展的內部研發中心,到倡導外部合作的開放創新中心,浦東打造自主創新新高地將增添協同創新的新型載體。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是實施我國大型客機項目的主體。中國商飛大飛機創新谷自2019年開谷以來,與72個伙伴建立了合作關系。在跨界合作中,中國商飛與IT、通信、汽車等領域的企業,聯合研制了飛機模擬器操作系統、5G空地互聯系統等一批新型產品。
“在合作中,我們推出了31個智能設計工具,形成專利56項。堅持開放合作,我們歡迎更多的志同道合者成為中國商用飛機事業的新朋友。”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院長沈波說。
開放式創新是全球大企業的自發選擇。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被認為在激發創新、打破壁壘、解決“大企業病”等方面作用顯著。“許多初創企業有非常好的想法,但他們往往需要一些外力的幫助將這些想法變為現實。在這些企業的起步階段,成熟生物醫藥企業的知識和經驗對于創業者的早期研發至關重要。”羅氏集團全球合作部亞太區相關負責人說。
今年5月中旬正式啟動的羅氏中國加速器,是羅氏全球首個自主建立并運營的加速器,目前已有3家生物醫藥企業入駐。未來,羅氏將繼續加大投入,把上海打造成羅氏繼巴塞爾和舊金山后的全球第三大戰略中心。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是我國最重要的創新藥物研究基地之一。上海藥物所成果轉移轉化處處長關樹宏表示,未來該所將加大生物醫藥領域的前沿布局,深入推進“平臺+孵化器+基金”的合作模式,積極拓展合作伙伴和合作渠道,不斷完善多元化的新藥創制支撐體系。
助推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這一新型創新載體的發展,浦東新區整合推出12條扶持政策。比如,對于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在建設上按照總投資的50%,最高給予不超過1000萬元的扶持,運營上每年給予最高300萬元的扶持,列為重點單位的給予人才扶持保障政策。
同時,浦東新區將搭建融資平臺,聯動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為入駐企業進行融資支持。引導各區域盤活存量空間,引導特色產業園區加強規劃布局,為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建設提供載體。
浦東新區副區長吳強表示,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的建設分登記和復核兩個階段實施。根據計劃,浦東將在3年內建設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100家以上、支持高質量創新企業5000家以上。通過推動企業研發中心向開放創新中心升級,浦東將打造生機勃勃的創新“熱帶雨林”,構建“政產學研金服用”七位一體的創新生態體系。
信息來源:中華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