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深信科技創業的時代就在今朝,而北京就是科學家創業最好的地方。”在近日舉行的HICOOL2021全球創業者峰會主題日上,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說。
峰會現場,不僅有北京各區展示創新成果,還有紅杉中國、高瓴創投、峰瑞資本等40余家投資機構與創業者面對面對接洽談。由全球首席執行官委員會和北京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起的“賦能未來”全球青年創業者賦能計劃也在主題日啟動。
HICOOL是北京市著力為青年創業者、尤其是海外創業者打造的一個支撐項目,今年已經進入第三個年頭,2021全球創業者峰會主題日上的精彩背后是一大群年輕的創業者來到北京,抓住這片土地提供的機遇,創造一個屬于他們的時代。
在北京市看來,打造HICOOL大潮旨在吸引更多國際人才和創新要素聚集,打造全球優秀創業人才“嘉年華”,為北京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獲HICOOL2021全球創業大賽一等獎的項目——軟體機器人展示操作。實習生 陳慧琦/攝
中關村西城園代表西城區參展HICOOL2021全球創業者峰會。組委會供圖。
一起面對嶄新的挑戰
對很多海歸創業者來說,提及北京,是“回到”而不是“來到”。很多人曾在北京接受教育,畢業后又飛越重洋回到這個夢開始的地方。
今年4月,在麻省理工學院通過博士答辯后,胡淵鳴啟程回到北京,入駐中關村創業。這次,在HICOOL2021全球創業大賽中,作為聯合創始人兼CEO,他和團隊的“太極圖形”項目獲得了一等獎。
胡淵鳴說,回北京,既是希望能夠回到祖國“做點事情”,也是考慮到中國極具活力的經濟發展和創業環境,以及北京科技人才的雄厚儲備。有人從公司離職,隨他來到北京,一起面對嶄新的挑戰。
人才、政策、產業等優勢成為吸引創業者“回到”北京等關鍵要素。憑借“病原微生物高通量基因檢測”項目,同樣獲得了HICOOL一等獎的夏涵2017年起扎根北京,開啟了自己的創業生涯。此前,他已經在歐洲工作五年多。
在夏涵看來,在北京這塊朝氣蓬勃的創業熱土上,“更容易聚攏一幫想做事的年輕人一起往前沖”。
今年HICOOL峰會以“賽、論、展、投、秀”等形式,匯聚全球創新前沿理念,吸引了84個國家和地區的4000多個創業項目、5000多名創業人才參加創業大賽。
9月11日,HICOOL2021全球創業者峰會現場,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人工智能工程院院長李開復演講。實習生 陳慧琦/攝
政策助力,從科技人才成長為優秀的創業者
剛回國的創業者面臨著各種問題,大到公司的運營成本怎么解決,小到生活上員工怎么辦理居住證。科技新星們面對千頭萬緒,也會感到“滿頭懵”。
HICOOL項目見證了很多初創公司從萌芽期發展到成長期,也陪伴了胡淵鳴這樣的年輕人從科技人才成長為優秀的創業者。
回京之后,胡淵明發現北京對創業者有著超乎預期的“熱情”。初創企業不像大型公司有專職研究政策的員工,在稅收、證照辦理等方面,對政策的不了解會給這些年輕人帶來更多挑戰。
在此過程中,北京市有關部門積極和他們溝通,幫助他們更加了解相關政策。胡淵鳴覺得:“能夠在北京這樣一個創業氛圍濃厚的城市里發揮自己的能力,獲得各種認可和支持,這就是天時地利人和。”
HICOOL2020全球創業大賽一等獎得主徐馳分享得獎后的收獲。實習生 陳慧琦/攝
HICOOL2021全球創業者峰會主題日現場,有人在試用交互式產品。實習生 陳慧琦/攝
這是近年來北京服務市場主體發展、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的縮影。近日印發的《北京市“十四五”時期優化營商環境規劃》強調,政府在政務服務環境方面要壓時間、減環節,更注重辦事機制、流程重塑,優化審批服務,數字政務的建設要讓企業群眾更快捷清晰共享數據和獲取服務。
在科技創業上,從前沿的創新科技到市場化應用,“專業”的扶持力量非常重要。Nreal混合現實軟硬件一體化平臺是2020年獲得大賽一等獎的項目,創始人徐馳表示,在參與HICOOL比賽之前,很難看到一個比賽提供這么多、這么專業的支持,評委憑借對行業的深刻見解給予的建議,為他指明了更清晰的公司發展軌跡。
HICOOL大賽通過對接政府部門和市場化服務平臺,為創業者提供全程落地服務,涵蓋工商注冊、人才招聘、薪酬財稅管理、子女入學、認證服務、證件辦理、戶籍管理等。獲獎后這一年來,徐馳感覺到,HICOOL和北京市政府的周到考慮,真正給海歸創業創造了“綠色通道”。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通過技術的創新“解放每一個人的創造力”,是胡淵鳴一直以來的愿望。“現在的開源解放了開發者的創造力。未來,圖形計算的底層基礎設施上做出的上層應用,能使用戶輕松進行自己的各種創作。”
一個青年的未來愿景也被一座城市珍視著。北京市人才工作局發布的《關于“兩區”建設推進工作措施》提到,完善首都人才發展治理體系,形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政策環境與制度優勢,是“兩區”建設推進的基本原則,相關職能部門要在人才評價、人才引進、人才激勵和人才服務的各個環節提出多項任務,大力改革創新,推出一批政策舉措。
在近日發布的《北京市科協促進青年科技人才成長計劃意見》中,北京計劃通過開展2022~2024年青年人才托舉工程項目,遴選培養200名左右青年科技人才。
近日,北京還發布了《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和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人力資源開發目錄(2021年版)》和《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和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境外職業資格認可目錄(1.0版)》,有力推動首都人力資源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十四五”時期,北京提出發展戰略目標,在2025年建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到2035年,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創新力、競爭力、輻射力全球領先,形成國際人才的高地,切實支撐我國建設科技強國。在相關規劃中,圍繞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創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創新創業人才匯聚,北京已經開啟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征程。步入新的時代,北京正在用實際行動吸引青年人才,在這片創新創業的熱土上釋放他們的活力和創造力。
來源 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