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市數字經濟實現增加值17330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41.6%
數字經濟推動北京產業重構
本報記者 賴志凱 《工人日報》(2023年07月11日 07版)
閱讀提示
2023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上,一系列數字化、智能化全新應用讓人耳目一新。目前,北京市數字經濟發展居于全國前列,未來數實融合將縱深發展。
識別AI“假臉”的內容檢測平臺助力降低網絡詐騙隱患、“元宇宙任意門”帶領游客即刻穿越北京天壇祈年殿……7月4~7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網信辦、商務部、中國科協共同主辦的2023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上,一系列數字化、智能化全新應用讓人耳目一新,充分展現了數字經濟與生產生活的滲透融合。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現有數字經濟相關企業172.9萬余家,其中2022年新增注冊企業53萬余家,增速達52.1%,保持高速增長;另外,今年1~6月,新增注冊企業18.2萬余家,月均增速達58.1%。
《北京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22-2023)》顯示,未來,數實融合將縱深發展,實現以數據要素為新生產資料、以數字空間為新發展領域、以數據資產為新價值源泉的新經濟體系,推動企業從生產要素到發展空間、再到價值資產的戰略變革,推動產業革命性重構。
數據要素市場規模達到2000億元
探路要素創新,首發前沿成果,2023全球數字經濟大會(GDEC)“數據要素高峰論壇”上,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黨組書記、局長姜廣智解讀《關于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進一步加快發展數字經濟的實施意見》。
北京將形成一批先行先試的數據制度、政策和標準,推動建立供需高效匹配的多層次數據交易市場,形成一批數據賦能的創新應用場景,培育一批數據要素型領軍企業。力爭到2030年,北京市數據要素市場規模達到2000億元。
“北京市數字經濟發展居于全國前列”,姜廣智指出,2022年北京市數字經濟實現增加值17330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41.6%。其中,數據要素市場規模約為350億元,占全國的39%。
姜廣智明確,隨著實施意見的發布,北京將率先落實數據產權和收益分配制度,探索建立結構性分置的數據產權制度,并完善數據收益合理化分配。從數據資產登記、資產評估入表、數據資產金融創新等方面,加快推動數據資產價值實現。同時,全面深化公共數據開發利用,在公共數據專區授權運營方面,推廣金融專區建設經驗,加快推進醫療、交通等領域的公共數據專區建設。
在培育發展數據要素市場方面,姜廣智指出,北京將提升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能級,推動數據要素市場的價格形成機制,引導社會數據有效匯聚。大力發展數據服務產業,支持中央企業、市屬國有企業、互聯網平臺企業以及其他有條件的企業和單位,在京成立數據集團、數據公司或數據研究院。
將大力發展數字經濟
北京已摘得人工智能核心企業數量、產業集聚能力、專利授權量、揭榜優勝項目數量、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數量、投融資活躍程度等多項“冠軍”,全球數字經濟大會還邀請第四范式、瑞萊智慧、拓爾思等企業,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在人工智能大模型引領新一輪全球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浪潮下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
近日發布的《北京市關于加快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的實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將北京建設成為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
繼去年全球數字經濟大會首次發布藍皮書以來,在北京市市經信局、市統計局等單位指導支持下,由社科院牽頭清華大學、北京工商大學、信通院、世通咨詢等機構組成的聯合課題組持續追蹤北京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發展情況。
藍皮書從全球視角設計可比、可量化的指標體系,圍繞規模、要素、制度、技術、產業、人才“六大特征”首次測評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發展水平。數據顯示,北京總指數分值處于第一梯隊。
藍皮書顯示,過去一年,北京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八大任務進展順利,在夯基礎、建市場、促互聯、強技術、育產業、優生態、善治理和抓監測等方面取得不同程度的進展,為北京數字經濟發展構筑了有力支撐。
具體而言,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完成2.0階段建設,正式啟動3.0階段500平方公里新擴工作。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建立全國首創集規則、技術、機制于一體的可信數據流通服務體系。城市空間操作系統海淀百萬平方米試點完成城市脈搏、園區脈搏、商圈脈搏場景建設。市級算力中心工程推動超大規模人工智能模型訓練平臺和區塊鏈先進算力實驗平臺建設。
元宇宙產業創新中心籌建工作正式啟動
元宇宙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當前全球科技創新的熱點領域和全新賽道。北京高度重視元宇宙相關產業發展。
今年3月,北京市發布《關于推動北京互聯網3.0產業創新發展的工作方案(2023—2025年)》,提出北京市將緊抓新一輪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機遇,以自主創新為驅動、以平臺支撐為保障、以應用示范為牽引,帶動元宇宙等軟硬件技術協同創新發展,推動北京率先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互聯網3.0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高地。
在本次論壇上,北京市元宇宙產業創新中心正式啟動籌建,中心將聚焦技術、應用、場景、數據、標準專利、治理等六大任務,組織渲染引擎、數字人、數字空間、XR設備、AIGC等相關企業,打造開放開源的編輯工具。匯聚數字博物館、數字展廳、數字會場、數字城市、數字景區、數字體育等不同應用,提供彈性計算的數字空間聚合平臺。面向實體經濟場景,打造標桿式應用案例。搭建基于區塊鏈的數字資產登記確權平臺,促進數據內容互聯互通,培育數據消費市場。編制行業標準、共建元宇宙專利池。積極探索元宇宙治理機制。
作為北京市的核心區域,朝陽區積極探索數字經濟的新路徑,圍繞“科技+商務”雙輪驅動發展戰略,系統推進數字經濟發展“四梁八柱”建設,著力打造“3+X”數字經濟產業體系,重點突破產業互聯網、人工智能、數字安全三大核心產業集群,培育互聯網3.0、光子、量子、數字醫療等前沿產業新優勢,全力構建全要素、全鏈條創新生態,持續挖掘新的產業發展引擎。
目前,朝陽區已經擁有600多家與互聯網3.0產業相關的企業,全面涵蓋基礎支撐、底層技術、運營服務和場景應用等關鍵環節,初步形成以人工智能技術、交互技術和運算技術等核心技術為基礎的互聯網3.0產業體系。在新基建全面提速的推動下,朝陽區持續完善5G網絡布局,加快北京數字經濟算力中心建設,上線國內首個數字人資產存證平臺,為互聯網3.0產業發展夯實基礎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