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風險防控意識不強
計算機技術在使用時具有一定的安全風險,在運用到企業的信息化管理時也不可避免地將風險一同引入。然而,當前國內很多企業往往只看到計算機技術促進企業發展的一面,而對它可能帶來的風險,尤其是企業機密信息泄露的風險卻估計不足或干脆予以忽視。不少中小企業并沒有設立專門防控信息安全風險的機構,導致企業內部出現很多信息安全隱患,而且當出現信息安全問題時往往不知所措,這不僅不利于企業的信息化管理,同時也會給企業造成不可挽回的經濟損失,甚至導致企業的消亡。
2、資金投入不足,計算機更新慢
由于計算機技術是企業開展信息化管理的必要基礎,因此其運用水平直接決定了企業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在當前,計算機技術發展迅速,更新換代非常快,為保證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各企業就不得不保持計算機軟硬件和網絡建設等相關方面的投入,這些投入對很多資金有限的中小企業來說并不容易。為了控制企業管理成本,它們很少對計算機設備進行必要的更新換代,長此以往會導致設備老化,風險防范水平降低,很容易被不法入侵者盯上,使企業內部的機密信息被竊取,危害非常大。
3、企業管理人員計算機運用水平不高
計算機技術作用在企業信息化管理中的發揮要求企業管理人員要具備一定的計算機運用水平。然而當前廣大企業更重視硬件投入,各種先進的計算機設備比比皆是,而作為主要應用對象的企業管理者卻很少接受計算機技術方面的培訓,這方面的技能水平普遍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層次上,這樣不僅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同時也阻礙了企業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