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廣深科技創新走廊、“香港+佛山”合作的機遇接連而至,已經將傳統動力發揮到極致的三水,在佛山市打造“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和“國家創新型城市”的背景下,以開放合作的態度,堅持創新驅動,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力爭成為佛山新的經濟增長極。
量質并舉
實現產業發展“加速度”
最新的經濟數據顯示,今年前8月,三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424.56億元,增長8.7%,位列全市第二;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63.27億元,增長8.9%,增速連續5個月居全市五區之首;工業投資完成301.98億元,總量穩居全市首位;新簽約項目147個、投資總額400億元,分別是去年同期40個項目簽約、投資總額98.3億元的3.7倍和4.1倍;此外,還有多個經濟指標增幅位于佛山五區的前兩名。
事實上,在近年三水的主要經濟指標中,不少重要指標的增幅均排在佛山五區前列。過去5年,三水大步邁進了工業化加速階段,走出了一條以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結構優化的量質并舉發展路徑。在佛山這個“高手”云集的區域,三水體現了后發趕超的姿態和魄力。
在規模與質量的雙發展中,三水憑借中國(三水)國際水都飲料食品基地、三水工業園區、大塘工業園區等產業載體,以大項目抓手實現了量的累積,并催生出質的蝶變。百威、紅牛、北汽福田、尼克佛山文化生態海岸、萬達廣場等一批大項目相繼落戶三水。據統計,目前落戶三水的世界或國內500強企業已超過40家,推動飲料食品、先進裝備制造、文化旅游等產業走上集約集群發展之路,引領相關產業向產業鏈高端延伸。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過去5年,三水區委、區政府對創新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視。2016年,在政府引導和企業自主創新的雙重作用下。三水全區高新技術企業和各級工程中心分別達133家、250家,較2012年分別增長216.7%、212.5%,其中高新技術企業存量基本實現同比翻番。同時,全區專利申請量和專利授權量4270件、1314件,較2012年分別增長360.6.9%和120.1%。
量的累積、質的蝶變,在三水過去5年的主要經濟指標中也能看出端倪。2012年,三水GDP為753.72億元,2015年達到了1009.09億元,正式邁入縣域經濟體的“千億俱樂部”,2016年達到1083.21億元,5年GDP年均增長10.1%。工業總產值從2012年的2057億元躍升至2016年的3253億元。過去5年,三水的人均GDP年均增長9.5%。2016年,三水人均GDP已高達16萬元,約為佛山平均數的1.5倍。同時,三水經濟總量占全市比重,由11.14%提高到12.55%。
力度空前
打造佛山發展新增長極
當前,已經突破GDP“千億大關”的三水,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作為佛山發展的新增長極,三水正圍繞佛山打造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宜居宜業宜創新高品質、現代化、國際化大城市的戰略目標,打造“廣佛創智之城 嶺南水韻勝地”,建設百萬人口區域中心城市。
在經濟發展層面,今年,三水制定實施招商引資、先進裝備制造業聚集聚區、重點項目投資“三大千億行動計劃”,以大引入、大投放,筑牢產業基礎和載體基礎。同時,三水繼續不斷加大高新技術企業引進和培育力度,建設院士工作室、組建國家級孵化器、引進科技公共服務平臺等創新舉措也在陸續實施。三水將力爭到2020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以上。
新一輪大發展的信號正通過招商引資、城市基建等舉措不斷對外釋放。2016年11月和2017年5月,18個超億元項目和24個協議總投資額達191.7億元的優質項目先后集中簽約落戶三水,涉及三水傳統制造、智能制造、現代服務業(文化旅游)、企業總部、金融、科技、醫療和教育等領域;今年開春后,三水計劃總投資2132.37億元,未來3年實施198個重點項目,涉及交通、產業、環保、民生等多個方面。
在政策引導、政務優化等“軟環境”提升方面,今年三水出臺支持實體經濟大發展的“二十條”政策和31項配套細則,以空前力度推動金融、科技創新,吸引創新型人才團隊落戶三水,推動實體經濟轉型升級。自去年9月以來,三水全面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啟動衛生與健康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廣義公共服務領域,以全市甚至全國領先的水平,提升城市公共配套服務,營造優良創新創業氛圍。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