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歐亞大陸橋——“渝新歐”鐵路大動脈開通后,重慶應如何運用“世界語言”,接軌國際通行規則?在進行制度創新的自貿區獲批半年之際,來自世界500強的30多位首腦作為重慶市長顧問,不再繼續圍繞以往西部內陸開放高地的角色,而是把重慶作為國際生產網絡中的一員來進行探討并投資。
9月24日,怡和控股有限公司行政總裁班哲明·凱瑟克在重慶市市長國際經濟顧問團會議上說,重慶的發展反映了中國經濟“新常態”的特征,國內市場的增長與企業在價值鏈中上移。中國經濟增長正在轉向內陸,在三大區域發展戰略中,重慶有兩項占據著重要地位:“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戰略。巴斯夫歐洲公司執行董事會成員甘尚杰則認為,重慶應該將自身打造為世界級的生產核心。
在這樣的認識下,重慶市長國際經濟顧問團年會上有超過20家顧問團成員代表的企業表達了在重慶加大投資合作的意愿,涵蓋能源、汽車、信息、化工、金融、物流等領域,未來計劃投資超過100億美元。
汽車、電子價值鏈上移
“過去二十年,重慶積極參與國際化進程。這座城市打造了電子產品(筆記本和其他設備)生產基地,增強了與國內外物流的互聯互通。重慶在汽車和信息通信技術制造行業吸引了許多大型外資企業投資,其電子產品生產和汽車生產分別占據很大比例的海內外市場。”顧問團年會執行主席班哲明·凱瑟克發言稱。
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數據顯示,去年,重慶市汽車生產量達316萬輛,居全國首位。該市汽車制造業實現產值5391億元,同比增長11.7%。電子制造業實現產值4999億元,同比增長18%,其中筆記本電腦產量5800萬臺,占全球產量的三分之一。重慶成為了全球最大的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和國內最大的汽車生產基地。兩大產業合計占重慶工業產值貢獻率近六成。
自貿區獲批后,如何提升“重慶制造”,讓兩大支柱產業更為主動地融入國際分工體系,并向價值鏈高端攀升?
三井住友金融集團董事長宮田孝一明確指出,能否順利跟上汽車行業下一代技術(節能低碳、無人駕駛)的轉型升級,是重慶汽車產業面臨的迫切問題。目前全球汽車行業在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氫動力汽車等方面環保型汽車及無人駕駛技術等充分利用了通信功能,開發領域競爭激烈。電動汽車與汽油車相比,零部件數量大幅減少。如果重慶在開發環節陷入被動,可能會對本地的汽車零部件產業造成較大負面影響。
他提出,作為電子產業和汽車行業同樣聚集的重慶市,可以運用廠商(OEM)組裝電池、發動機、變頻器等零部件后通過組合型或模塊型模式生產電動汽車,從而靈活運用自身優勢選擇組合。
五十鈴汽車公司董事、會長細井行對比了日本汽車產業鏈后表示,“重慶應該在促進汽車的對外出口上,包括通過二手車產業擴大對外貿易,推進‘二手車銷售-拆解資源回收”流程的全球化。”
此外,重慶發展筆記本電腦產業至今,一直面臨著勞動密集型的電腦組裝(裝配)產業能否實現向CPU、存儲器、液晶顯示屏等高附加價值的上游轉型難題。
班哲明·凱瑟克指出,筆記本市場面臨重大挑戰,一方面已經趨于飽和,另一方面技術進步和快速變化的消費者行為導致產品周期變短。對此,宮田孝一提出,在勞動密集型業務方面,在與東盟各國為首的新興國家激烈競爭的同時,重慶必須充分利用現有的產業集群優勢,致力于參與具有更高附加價值的業務以及提高效率化。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