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運作滿四周年。四年來,上海自貿區緊緊抓住制度創新這一核心要務,加強整體謀劃、系統創新,制度創新進一步激發市場創新活力和經濟發展動力。值得關注的是,國務院印發的《全面深化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的98項改革任務和2017年的24項重點工作目前已全部推開。其中,針對外界普遍關心的上海自由貿易港區建設,市發改委副主任朱民表示,本市相關部門開展了大量國際對標和企業需求調研,目前自由貿易港區建設的輪廓逐漸清晰。
對標國際最高標準補齊短板
“盡管現在上海的人力、物價成本都越來越高,但是上海的政策穩定性、透明性和人員素質都很高,對于我們企業非常有利。”安靠封裝測試(上海)有限公司對外事務總監崔盛林說。作為一個在外高橋扎根了17年的“老企業”,借力上海自貿區的平臺,安靠(上海)近年來業績穩步增長,2017年上半年進出口額分別為13億美元和7.2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20%和6%。
安靠的快速發展也正得益于上海自貿區確立的符合國際高標準貿易便利化規則的貿易監管制度,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口岸監管服務模式。尤其是自貿區率先探索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改革,已擴展到涵蓋中央和地方的22個部門和單位,企業申報數據項在船舶申報環節縮減65%,在貨物申報環節縮減24%,累計為企業節省成本超過20億元。上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已作為自貿試驗區最佳改革實踐案例在全國復制推廣。
盡管四年來成績斐然,但上海自貿區以建設開放度最高的自由貿易園區為目標,正在努力對照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補齊自身短板。
朱民說,上海自貿區馬上要進入第五年,這意味著自貿區的改革創新將向深水區、攻堅期進一步邁進。一些涉及“動奶酪”的改革要加快推進,制度創新的集成水平要提高,“對標國際最高標準,補齊自貿區建設制度短板,根本要義是通過補齊短板,提高制度創新質量。”
再出發:聚焦先行區和橋頭堡
四年來,上海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不僅激發了市場創新活力,也帶動了浦東新區經濟發展質量效益的持續提升。2017年上半年浦東新區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0.1%。自貿區實現進出口6427億元,同比增長17.9%,占全市41.4%。同時,進一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截至今年6月,“一帶一路”沿線65個國家中,共計52個國家已在浦東投資,累計投資企業3012個,利用合同外資115.83億美元。截至今年8月,自貿試驗區累計對沿線的捷克、印尼、俄羅斯、土耳其等25個國家投資近40億美元,一批代表企業從自貿試驗區走向“一帶一路”。
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上海自貿區已經詳細制定了下一步創新發展的舉措。
浦東新區區委常委、副區長、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副主任陸方舟表示,目前工作重點主要聚焦兩個方面:打造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先行區,以及服務國家“一帶一路”、推動市場主體走出去的橋頭堡建設。其中,“證照分離”改革方面,經過一年多實踐,“證照分離”改革成效明顯,第一輪116個項目全面落地,并已形成了下一輪《浦東新區“證照分離”改革試點深化實施方案》。
“下一步,我們將根據市委、市政府的部署進入全面深化階段,努力做到能取消審批的,我們盡可能取消審批,或者是改成備案;如果是取消審批有困難的,特別是有的涉及到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環境安全、健康安全等,我們也盡可能去優化審批方式。”陸方舟說。
管得住才能放得開,“證照分離”改革后,事中事后監管方面,如何構建一個全生命周期的監管體系,也是浦東新一輪“證照分離”改革當中的一個重點。陸方舟透露,將注重三個系統集成:一是注重政府監管的系統集成;二是應用各類監管方式,注重監管措施的系統集成;三是完善聯合懲戒的制度,注重監管結果應用的系統集成。
以制度創新來推動改革,更能抓住改革的根本,延展到全局,抵達矛盾匯聚的深處和利益交錯的樞紐。上海自貿區將繼續努力,力爭成為在新形勢下引領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創新驅動發展的標桿和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