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細如發絲的光纖,實現“西寧造”,填補了西北空白的同時,由于使用了多晶硅生產中的四氯化硅作為光纖預制棒生產原材料,進一步延伸循環經濟產業鏈條,使得中利光纖成為全球光纖產業中首個實施循環經濟模式的范例,亮出了西寧綠色發展、產業轉型升級的又一張靚麗“名片”
比亞迪鋰電池、北捷新材料、杭蕭鋼構等一批重大項目的實施,不僅有效調整了產業結構,而且一批“智能工廠”的入駐,還將帶來廣泛的示范和引領效應……
今天,“三新”經濟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正逐漸“強壯”起西寧經濟,激發起西寧人滿滿的自豪感,同時也給老百姓帶來了沉甸甸的獲得感。
從起步到奔跑!新產業,正成為點燃西寧經濟發展新引擎,為西寧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近年來,西寧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落實“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著力推動“四個轉變”,積極打造綠色發展樣板城市,推進幸福西寧建設。西寧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聚力創新、聚焦富民,加快培育新動能、發展新經濟、構筑新優勢,一系列高技術附加值、符合轉型升級趨勢的新產品,已悄然成為引領產業乃至西寧經濟提質升級的“生力軍”。
跑起!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
“圍繞打造全國有影響力的光伏制造中心,我們將著力形成從多晶、單晶等原材料制造,到切片、電池、組件中間各環節產品生產,石英坩堝、逆變器等配套產品加工等光伏應用系統為一體的光伏產業鏈。”西寧開發區東川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李宇明說。
“圍繞打造全國有影響力的鋰電產業基地,在南川工業園區著力發展鋰電產業,以正極材料為核心,延伸發展電芯、動力及儲能電池、終端汽車,配套發展前驅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材料、集電材料等,構建完整鋰電產業鏈條。”西寧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南川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黃國俊說。
隨著“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提出,戰略性新興產業迎來快速發展機遇期,西寧市委市政府積極布局相關產業發展,初步形成了以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生物產業、新材料等四大產業為主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體系。記者從市統計局獲悉,2016年,西寧市高技術產業實現工業增加值57.22億元,占規模以上增加值的比重達到14.1%,占比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同比增速為21.4%,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2.1個百分點。2016年西寧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工業產值94.54億元,占到全省的五成以上;工業增加值29.72億元,在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量中已經占到7.3%的份額,對西寧工業發展發揮了積極拉動作用。
我們看到,青海泰豐先行鋰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強勁帶動了西寧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持續發展,2016年新能源汽車產業實現增加值10.94億元,占到戰略新興產業工業增加值的36.8%;青海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青海綠草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企業穩步推動了西寧新能源產業的有序發展,2016年新能源產業實現增加值9.03億元,占到戰略新興產業工業增加值的30.4%;青海金訶藏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企業有力促進了西寧生物產業的快速發展,2016年生物產業實現增加值5.30億元,占到戰略新興產業工業增加值的17.8%;青海中利光纖技術有限公司等企業有效拉動了西寧新材料產業的穩步發展,2016年新材料產業實現增加值3.84億元,占到戰略新興產業工業增加值的12.9%。
創新!讓轉型升級之路越走越寬
多晶硅、沙刺資源利用等技術成果達到國內或世界領先水平,新能源與新材料產業的無縫對接與循環利用已被列為國家循環經濟示范試點項目,余熱發電技術等走在了行業前列并在全國推廣……我市傳統產業正通過循環改造和工藝、技術創新,轉型升級之路越走越寬!
創新,引領方向,匯聚力量。近年來,創新驅動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為西寧經濟發展打開了一扇新窗,更為結構調整注入了不竭動力。圍繞西寧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發展目標,將創新驅動作為開發區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加快集聚創新要素,科技創新體系日益完善,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持續增強。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中藏藥、鋰電池等領域創建了一批國家級和省市級創新平臺,重點建成高性能輕金屬合金深加工、藏藥制劑、冬蟲夏草培育、高原沙棘開發等4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光伏、藏毯等檢測中心。“藏藥新藥開發國家重點實驗室”實現了我省國家重點實驗室零的突破,青藏特色植物資源應用研究院士工作站填補了開發區院士工作站的空白,生科創業園被工信部命名為第二批“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創業園、孵化器、標準廠房、工業復合體等創新創業載體加快建設,生物園區中小企業園被科技部批準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