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大連片區了解到,自4月10日大連片區正式揭牌以來,大連海關、遼寧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中國人民銀行大連市中心支行、大連市國稅局等部門大膽先行先試,圍繞貿易便利化和金融服務創新的要求先后推出五項制度創新舉措,并在全國推廣。
其中,大連海關在取得海關總署授權后,探索開展“歸類尊重先例”先行先試。企業以前在全國任何口岸曾經進出口的商品,今后在大連口岸辦理通關手續時,海關將不再審核其商品歸類,而是直接認可先前的結果。“歸類尊重先例”制度,使復雜的商品歸類工作從填空題變成了選擇題,提高了商品歸類的準確性、統一性、時效性。實行該政策以后,海關各部門不再進行歸類審核,改變了過去多個部門審核,不同人可能會提出不同歸類要求的狀況,減少了歸類爭議,極大縮短了通關時間,提高了通關效率,節省了清關環節成本。這是海關執法理念和基本原則的一次重大創新,對規范自由裁量權,推動海關執法統一,營造公開、透明、可預期的外貿營商環境具有深遠意義。
大連市國稅局在全國率先推出出口退稅綜合服務平臺,以“7X24”小時全天候開放的免費服務,打破時間與地域的限制,為企業提供便捷普惠的出口綜合服務,化解申報退稅的“難點”,打通拓展市場的“堵點”,消除融資籌資的“痛點”。該平臺自投入使用以來,全面覆蓋大連市有出口業務的6354戶企業,累計辦理出口退稅18.9億元、免抵調庫9.4億元。
大連市在全國率先建立了地方政府與口岸多部門共同推進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的大通關工作機制,給進出口企業帶來極大的通關便利。其中,經艙單申報試點企業測算,錄入人工成本減少約1/3;“油氣液體化工品通關支持系統”一項,通過減少各類海關保證金的占用,直接為企業節約流動資金20多億元;出口運抵報告的免費電子申報和傳輸服務一項,一年為我省外貿企業節省直接成本約1300萬元;港口企業通過一次性的集裝箱搬移等措施,每個集裝箱節省費用近400元。
為了加快保稅混礦業務的發展,大連海關、檢驗檢疫等口岸部門聯合推出“保稅混礦”監管制度創新,進一步推動大連港“東北亞礦石分撥中心”建設及轉型升級發展,不僅降低了巴西淡水河谷的混礦成本,也實現了“國外礦山”向中國港口的前移。在大連港礦石碼頭后方的保稅堆場內開展鐵礦石混配,也有利于促進環渤海及東北亞區域進口鐵礦石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布局,有效降低中國鋼廠的采購成本,鞏固與強化鐵礦石貿易議價能力,進一步提升供應鏈管理水平。
為加大金融服務創新力度,中國人民銀行大連市中心支行及所轄金州新區中心支行推出了自貿金融在線服務平臺。通過該平臺,遼寧自貿試驗區大連片區內新注冊登記企業辦理“經濟身份證”僅需10分鐘。自貿區內新注冊企業的人民幣結算賬戶開立業務和機構信用代碼證辦理業務,在審批要件齊全、合法的前提下,立等可取,600多項銀行金融產品立查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