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業態 “海陸空”全面發展建養生旅游產業鏈
經過半年多運營,南沙港的船次和游客數據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數據顯示,至6月底南沙港累計運營出入境郵輪102航次,出入境旅客超過16萬人次,整體上座率約85.8%,整體超出預期,預計2016年全年靠泊郵輪200航次,接待出入境旅客超25萬人次。國際頂尖郵輪公司皇家加勒比、歌詩達等也紛紛向南沙港拋出“繡球”,陸續搶灘登陸廣州占領市場。
為更好服務游客,南沙國際郵輪碼頭綜合體項目也將在年內開工建設,該項目集大型郵輪碼頭、航站樓、主題酒店、商務中心及高端品牌免稅商城于一體,將打造廣州水上國際門戶形象。
不僅能乘郵輪“海上游”,在廣州還可以“空中飛”。在廣州近郊已有低空飛行體驗和個人娛樂旅游項目,如越秀地產開通廣深珠城際直升機航線。
主打健康旅游“水中泡”在廣州已初見規模,中醫藥養生、現代醫療保健、溫泉水療等與旅游產品相結合,迸發出強大生命力,市內有以溫泉水療、中醫藥養生為主打產品的休閑場館近萬家。廣東中醫藥博物館、白云山陳李濟藥廠等7家單位被評為廣東省中醫藥文化養生旅游示范基地(區),神農草堂中醫藥博物館等10家單位正在創建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充分發揮廣州中醫藥的地域優勢,開發整合醫療旅游資源,推出多元化中醫藥健康旅游服務產品,打造完整養生旅游產業鏈。此外,廣州市旅游局不斷謀劃房車露營基地建設,目前正在著手營地建設及規劃,并在番禺區蓮花山海鷗島和增城區派潭鎮開展自駕車(房車)營地試點建設。
軟硬件提升 推動旅游集散中心建設設旅行社“紅名單”
每到周末,廣州東站旅游集散中心內都人潮涌動,大批市民從這里出發,前往珠海長隆、增城白水寨等周邊景點,方便快捷。這是廣州市旅游局推進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問詢中心建設的結果,目前全市有廣州東站、南站、海珠客運站和芳村客運站4個旅游集散中心。
“我們要逐步實現廣州集散中心在城區全方位覆蓋,以方便游客市民的出行。”廣州市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這些集散中心已開通了廣州至江西婺源、湖南永州等多條省際長途旅游線路,以及珠海長隆、陽江海陵島、肇慶鼎湖山等省內旅游線路。一年來,旅游集散中心累計發車7000多個班次,服務游客20多萬人次。與此同時,全市共設旅游信息咨詢中心27個,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咨詢和服務。
在硬件建設方面,截至8月份,已完成38項旅游廁所改擴建工作,鄉村景區景點正逐步推動停車場建設;綠道驛站建設正在進行中。
為了讓游客獲得更好的出游體驗,廣州市還在加快建設智慧旅游服務平臺。目前,廣州地區400多家旅行社全面接入廣州旅游電子政務商務平臺,50家A級景區接入智慧旅游公共數據平臺信息采集接口,實現旅游政務商務服務的全流程電子化。
“廣州旅游已形成由廣州旅游政務網和資訊網、廣州旅游官方微博、微信、廣州旅游APP等共同組成的互聯網宣傳平臺。”上述負責人表示,在加強行業監管的同時,宣傳矩陣又可向游客提供豐富的旅游資訊。